中國大陸芯片產業地圖
芯片,又稱集成電路(integratedcircuit,IC),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
近幾年,各省市鉚足了勁兒,通過各種各樣的政策吸引外企入駐,招攬人才,為本地集成電路相關企業提供獎勵或減稅政策等,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
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及以四川、湖北、安徽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地區。

一、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是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和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地區。
北京
根據北京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北京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以設計為龍頭,以裝備為依托,以通用芯片、特色芯片制造為基礎,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鏈創新生態系統;深入落實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等。
據公開數據顯示,近五年,北京各相關部門共投入財政支持資金約32億元;通過亦莊國投、中關村發展集團等投資平臺投資產業基金和項目超過300億元;帶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及其它社會資金投資北京項目規模超過1000億元。而在多方推動下,北京也已經成為支撐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的一個支柱力量。
天津
據媒體報道,兩年時間,天津打造了一條令人矚目的半導體芯片全產業鏈。這條鏈匯聚了中電科、中芯國際、中環、紫光、海光、美新半導體等行業龍頭企業,堪稱全明星陣容。目前,該產業鏈已在津投資84.3億元,計劃投資額達359.7億元。搭建這一產業鏈的是海河產業基金。
天津致力打造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天津市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實施方案(2015—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
河北
河北2016-2020年省級重大項目中,半導體類重大項目總投資近630億元。其中,超450億元投資為觸控面板類項目(不包含顯示材料類項目);封測類項目(不包含封測材料項目)投資近5億元。
河北省出臺的《關于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將“固基強芯”作為河北省的總體思路,并規劃石家莊市要重點發展微波集成電路設計、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等,打造全國領先的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基地。
二、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區域,制造業和封測業的全國占比均超50%。
上海
據統計發現,目前上海市集成電路企業主要涉及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設備材料、封裝測試等領域。并已經形成了以張江科技園為主、以嘉定區、楊浦區、青浦區、漕河涇開發區、松江經開區、金山區和臨港地區為輔的產業格局。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重點企業超過600家,從業人員約20萬人,產業規模約占中國(大陸)的20%。此外,2019年全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706.56億元,與2018年相比增長17.7%。這是繼2014年以來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第六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浙江
浙江省偏向于集成電路產業設計環節,其中杭州市致力打造集成電路設計創新之都,從杭州市人民政府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杭州行動綱要》可以看出,杭州市的行動目標是加快集成電路芯片研發,提高國產化水平,并在集成電路發展專項行動中明確提出要做大做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
江蘇
江蘇省的發展定位主要是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集成電路產業高地,江蘇省目前已形成涵蓋EDA、設計、制造、封裝、設備、材料等較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匯集了眾多知名集成電路企業。集成電路產業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蘇南地區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約占江蘇省銷售總額的80%以上,形成了以無錫、蘇州和南京等市為中心的集成電路產業帶。
三、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是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發展的核心地區。
深圳
從整個產業鏈發展情況看,設計業是深圳集成電路產業的支柱;另外,制造業和封測業持續穩定發展。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在全國集成電路設計業中,深圳占比為29.05%,其中最近5年年度增長率都超過了25%,最近3年年度增長率接近了30%,發展態勢迅猛。據中國半導體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集成電路行業實現銷售收入897.94億元,其中IC設計業銷售額為758.7億元。
廣州
《廣東省加快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優化發展芯片設計,提升產業優勢;重點發展特色工藝制造,補齊產業短板;積極發展封測、設備及材料,完善產業鏈條等。
四、以重慶、湖北、安徽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地區,是產業發展較為活躍的地區。
重慶
重慶市欲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新一極”,建設集設計、制造、測試、封裝于一體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重慶市經信委提出,重慶在集成電路上要實現4個“百億級”的目標:到2022年,重慶市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預計突破1000億元,其中裝備材料100億元、設計企業200億元、封裝測試300億元、生產制造400億元。
湖北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湖北省集成電路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據湖北日報2020年初報道,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集成電路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材料等相關企業有200多家,產業規模300多億元,近5年來年均增速20%以上
安徽
安徽省的發展定位是打造半導體產業高地,其中合肥欲打造中國IC之都,隨著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正式量產以及強勢引進了一批臺灣知名企業,合肥已逐步形成了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設備材料等全產業鏈,并帶動其他高科技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安徽省逐步形成了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設備材料等產業鏈。
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
到2015年,集成電路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明顯成效,建立與產業發展規律相適應的融資平臺和政策環境,產業銷售額超過3500億元;
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
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當前主要任務涵蓋設計、制造、先進封裝測試、關鍵設備和材料各個環節。
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為7562.3億元,同比增長15.80%。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有望突破9000億元。
1、新興技術將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未來核心產品
集成電路產業新熱點和未來核心產品的熱點很多,也很集中,包括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5G;戰略指引包括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AI技術令機器人、無人機、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等也成為集成電路的發展要地。
2、核心技術及人才資源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力
盡管國內半導體市場廣闊、發展迅速,但在集成電路進口額“節節高升”的背后,是半導體對外依賴程度高、自給率低下的“殘酷”現實。中國半導體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卻還是存在產業結構與需求之間失配,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芯片占有率低的現象
此外,集成電路制造業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術,也是橫亙在半導體產業的一大問題。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