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完善充(換)電站、加氫(醇)站、岸電等基礎設施網絡”,“建立健全氫能‘制儲輸用’標準”。
今年年初以來,各地在氫能源賽道加速布局,從國家到地方,多個氫能相關政策發布,為氫能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交通運輸領域成為氫能源落地應用的重要場景之一。截至目前,山東、四川、吉林、陜西4省份已明確推出了氫燃料電池汽車高速公路免通行費政策。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氫能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產業陣地之一。中國石油積極履行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職責,加速推進“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油氣熱電氫”格局初步形成。
在氫能業務方面,制氫端,中國石油高純氫總產能達到6600噸/年,華北石化公司助力“綠色冬奧”、四川石化公司“氫”情賦能綠色大運會,玉門油田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建成投產。輸氫端,中國石油寧東天然氣摻氫管道示范項目摻氫比例達到24%,創造了國內外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的新高。售氫端,北京冬奧賽區4座加氫站總供氫能力達到5500千克/日,為近千輛氫燃料電池車提供服務。截至2023年底,中國石油已累計建成21座加氫站(含油氫合建站)。
在氫能技術方面,中國石油成立新型研發機構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牽頭集團公司全鏈條氫能技術研發。該研究院承擔多個科技部和國家能源局氫能重點項目,多個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形成千標方堿性電解水和百千瓦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參與制訂發布全球首個綠氫標準《低碳氫、清潔氫與可再生能源氫的標準與評價》。
氫能尚處于商業導入期,當前主要是作為煉油、合成氨、合成甲醇的原料。中國石油氫氣主要用于油品精制,尚需要加快綠氫替代和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間歇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得的綠氫很難與安穩長滿優的煉化生產裝置直接匹配,而利用穩定網電制氫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存在“綠氫不綠”即非全鏈條零排放的問題。
國家電網為風光可再生電力發展初期的消納提供了穩定的“蓄水池”。當前,我國風光總裝機容量接近12億千瓦,傳統電力調控很難實現可再生電力高比例消納,構建高效電網氫網協同是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經濟性規模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氫氣年產量高達3500萬噸,綠電替代10%即可釋放約50吉瓦電解水制氫產能,年消納約2000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力,可減少數千萬噸二氧化碳排放。中國石油吐哈油田規劃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建設點對點供電70萬千瓦光伏制氫項目,配套建設2萬噸/年綠氫裝置,代替原有天然氣制取的灰氫,預計每年可節省1億立方米天然氣。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