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效避免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惡性競爭行為,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動力電池回收產業也在快速成長。此前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給回收行業帶來極大熱度,資本隨之大量涌入。
隨著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滲透率的快速提高,動力電池作為重要的能源載體,其可循環性、綠色性、可持續發展性受到全球關注。從2022年開始,我國動力電池逐步進入規?;艘燮冢?/span>2023年退役量約為24GWh。
據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預測,2025年動力電池退役量將超過30GWh、2027年超過80GWh、2028年突破100GWh。面對我國即將到來的動力電池大規模退役期,妥善處理廢舊動力電池至關重要。
近年來我國電池回收產業發展很快,有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預計可達1406億元,比2022年實際市場規模增長近9倍。相關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注冊量有近2000家,到2022年突破4.2萬家,漲幅超20倍。為了規范行業發展,2018年,工信部發布了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以下簡稱“白名單”)。截至目前,已經發布了五批企業白名單,共計156家,這些企業被視為電池回收的“正規軍”。
但電池回收產業也存在市場機制不健全、跟蹤溯源難,以及信息流、貨物流、稅務流不暢等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就有企業指出,現在很多退役的廢舊動力電池,并未完全進入正規企業,而是流向了非正規的渠道。甚至在走訪過程中有商戶指出,超六七成的廢舊電池都落入了二手商販和“小作坊”手中,嚴重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
如何進一步規范市場,讓參與其中的企業合規競爭成為了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贛鋒鋰業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從技術上,可以通過各類優惠政策或研發項目來鼓勵支持回收行業的技術研發,讓企業能夠不斷地提升資源回收率及效益。而從行業上,則可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限制灰色產業鏈發展。
對于進一步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規范,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需要加強白名單企業入門資質審核,加大對白名單企業的日常管理行為規范。一方面,能從根本上引導動力電池的合規處置,避免安全與環保隱患。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市場的惡性競爭行為,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