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廣東省(含深圳)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機構注冊資本為1892.59億元,人員規模為2.9萬人
截至2017年底,廣東省(含深圳)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機構注冊資本為1892.59億元,人員規模為2.9萬人。基金募集數量和募集規模總體呈上漲趨勢,特別是近三年增長迅速,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數、注冊資本和人員規模等方面處于全國領先水平。2017年創業投資活躍度達到頂峰。
“未來幾年廣東風投創投一定會非常活躍。”廣東省社科院財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劉佳寧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東不斷強化的政策助力和持續提升的經濟質量。將帶動廣東創新創業加速發展。
打造“國際風投創投中心”
2017年全國創投金額和案例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經濟大省廣東的表現引人注目。
2017年廣東早期投資機構新增21家,同比增長161.5%;募集金額新增14.35億元,同比增長51.4%;新增投資案例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15.3%和48.98%。
同時,2017年廣東創業投資市場共新募基金193只,同比增長94.9%;披露金額的新增可投資于大陸的資本量為800.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6%。并且,2017年廣東的創業投資活躍度達到頂峰,創業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分別高達855起和319.46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48.7%和86.2%。
這些指標均優于全國同期水平,其中最為鮮明的對比是,2017年全國早期投資案例數同比下降了1.9%,創業投資基金新增資本量同比微降2.9%。
《報告》認為,在得益于全國創投市場快速增長的大環境外,廣東創投市場的優異表現,廣東自身因素的推動也在加強。
首先是經濟運行的總體平穩,2017年廣東GDP增長7.5%,超過全國,并且以接近9萬億元的經濟總量,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
其次,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推進,廣東正更為積極地推動風投創投的發展,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鼓勵政策,覆蓋稅收優惠、營商環境優化、人才和機構引進等,并明確要打造“國際風投創投中心”。
廣東省社科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任志宏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廣東經濟發達,尤其民營資本活躍、產業基礎扎實,優質項目儲備豐富,對風投創投資本吸引力較強。
《報告》還指出,由于在全國創新核心地位持續增強,廣東已成為早期投資機構偏愛地區之一,同時也已成為全國最大股權投資市場之一。
IT、互聯網和生物技術居前三
《報告》顯示,2017年,廣東省創業投資案例數達到855起,較上年新增280起,同比增長48.7%;投資金額達到319.46億元,較上年新增147.92億元,同比增長86.2%。
從行業維度(投資案例數)看,IT、互聯網和生物技術/醫療健康位居前三甲,2017年發生案例數分別是167起、162起和102起,與2016年相比,IT行業從第2名(95起)躍居第1名(167起),增長迅速。
從投資案例數的行業集中度來看,前三大行業發生的投資案例數已超過廣東省總數的一半,行業集中度十分明顯。
從行業維度(投資金額)看,生物技術/醫療健康、互聯網和IT位居前三甲,投資金額分別是85.15億元人民幣、51.44億元人民幣和36.95億元人民幣,與2016年相比,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投資金額從第3名(23.07億元)躍居至第1名(85.15億元)。
在退出方式上,IPO退出排名第一,共發生80起,占比32.7%;其次是股權轉讓,共發生71起,占比29.0%;新三板掛牌退出排名第三,共發生54筆,占比22.0%。
不過,《報告》強調,無論是從投資案例,還是從投資總金額來看,廣東省在中國創業投資行業中處于第一梯隊較后位置,位于北京和上海之后,但在全國范圍內,廣東省創業投資仍然比較活躍,尤其是2017年,廣東省創業投資活躍度達到頂峰。
根據廣東省社科院財政金融研究所和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廣東創業投資的短板包括:早期投資政策性引導基金募集規模低于京滬浙蘇,從私募通統計數據來看,4只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并沒有募集金額;地域發展不均衡,高度集中于廣深兩地;相關政策細則仍未完善等。
為此,《報告》建議,廣東應進一步完善綜合性的創業投資發展扶持政策,促進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集聚發展,深度打通資本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間的通道,加速廣東打造國際風投創投中心的進程,加快建設金融強省和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