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三年全國發展指數得分快速提升,廣東排在首位?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18年(第2屆)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綜合發展指數研究報告。報告顯示,近三年全國發展指數得分快速提升,2017年全國發展指數得分164.7,比上年提升30.2分,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全國發展指數六個一級指標均有所上升,其中研發創新、企業和產品競爭力指標表現突出,對全國發展指數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9.2%和22.4%。
電子信息制造業綜合發展指數,主要包括產業規模、企業和產品競爭力、產業發展環境、產業效益、研發創新和產業機遇把握6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和25個三級指標,由全國、重點行業和分地區發展指數構成。
從一級指標看,企業和產品競爭力指標、研發創新指標較上年實現了更快的增長,分別提升41.5分和25.6分;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提升0.5個百分點,產業效益指標得分由降轉升;手機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占電子信息制造業的比重連續三年提升,產業發展環境指標繼續平穩增長。
從2018年全國發展指數看,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產業規模指標增勢平穩,對工業增長的貢獻逐年增大。2017年電子信息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1.2%,比上年提升0.6個百分點。
二是企業和產品競爭力指標明顯增強,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2017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0.1%,增速比上年加快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5.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行業人均創收和人均利稅水平均增長10%以上,產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三是產業發展環境指標持續優化,固定資產投資活躍。2017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三級指標得分191.2,比上年增長53.7分,其中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等細分行業投資增勢顯著。
四是研發創新能力指標大幅提升,產業基礎和創新體系日益完善。在傳統企業中,近60%的企業研發強度超過3%,其中集成電路材料和設備、無線和光設備及元器件、光電顯示器件等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研發強度超過15%。
五是產業發展機遇指標逐步上升,產業融合持續深化。智能硬件產品不斷創新,虛擬現實設備、智能家居產品出貨量和產值同比快速增長,正在形成新的增長點。
同時,電子信息產業加速向其他行業領域滲透融合,汽車電子等應用電子領域快速增長,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GPU、CPU、FPGA等集成電路企業重點布局車載芯片領域,在汽車產業鏈中的地位逐步上升。面板廠商得益于車載顯示產品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整車企業的一級供應商。2017年,電子信息制造業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數量從上年的42個增加至48個,推動產業融合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有力支撐了兩化融合水平快速提升。
2017年分地區指數最高分78.6,最低分63.8,平均分為68.6,比上年提升1.3分,平均分以上的省份達12個。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連續三年處于前五,其中浙江提升兩名至第三位。
總體來說,2017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在研發創新、產品和企業競爭力提升等方面進步明顯,產業正在從規模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但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需要關注,具體包括:
一是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外向型產業,受外部環境、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產業持續平穩運行的基礎尚待鞏固。
二是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門類齊全,但行業發展中的一些關鍵環節仍受制于人,關鍵材料、高端元器件等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三是研發投入雖然增長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關產業研發投入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下一步需充分利用我國市場潛力大、產業配套體系完善的有利條件,緊緊抓住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有利時機,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