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快遞年業務量突破500億件,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
據國家郵政局微信公眾號消息,今日上午,根據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該系統每天實時匯聚著全行業近95%的生產運行數據,涵蓋了快件攬收、運輸、投遞、投訴和申訴等各環節動態數據,實現了每一票快件的全生命周期生產數據監管。目前,系統每天實時處理1.74億件快件、數十億條數據信息。
根據監測顯示,一件從陜西武功寄往北京的快遞包裹,幸運地成為2018年第500億件快件。快遞年業務量突破500億件,是我國快遞發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也是我國從快遞大國向快遞強國邁進的新起點。
“十三五”以來,我國快遞業保持高速增長,正以每年100億件的增幅見證國家發展進程。行業7家企業陸續上市,形成1家年收入超千億、4-5家年收入超500億元的企業集群。自2014年開始,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成為世界郵政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如今,快遞年支撐網絡零售額已近6.9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超過19%,成為新經濟的代表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力量。快遞服務制造業形成318個重點項目,年產生快遞業務量約8.36億件,帶動制造業總產值約2172.94億元。年支撐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額超過3500億元。
快遞服務深入鄉間地頭,農村地區年收投快件量達120億件,帶動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超過7000億元,有效助力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目前,快遞業已經擁有3家航空貨運公司,行業自有全貨機達113架。“高鐵+快遞”扎實推進,高鐵“極速達”產品已開通運營431條線路,覆蓋58個大中城市。
目前,全國范圍內已建設7.1萬個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點,投入運營27.2萬組智能快件箱,末端平臺化、集約化發展成為趨勢。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裝備加快應用,庫存前置、智能分倉、科學配載、線路優化等大力推進。大型自動化分揀中心已建成232個,智能算法+自動化流水線+分揀機器人可以節省70%的人工,實現了倉儲、分撥的智能化,極大地提升了效率。
產品創新方面,當日達、次日達、隔日達、定時達、限時達等構成的產品體系不斷豐富??爝\、倉配一體、即時配送、冷鏈、醫藥等新興服務不斷拓展,快遞企業加快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快遞不再是簡單的“遞”,快遞企業也不再是簡單的“快”。
在回答記者關于行業服務現代農業的問題時,馮力虎指出,2014年國家郵政局啟動“快遞下鄉”工程以來,鄉鎮快遞網點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已達到92.4%,基本能夠滿足6億農村人口的快遞服務需求。其中,東中部省份和西部的重慶、陜西等共21個省(區、市)實現鄉鎮快遞網點全覆蓋。全國形成了905個“一地一品”特色項目,打造出16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和2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的“快遞+”金牌項目,有效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