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靠泊郵輪航次減少23.0%的情況下,廣州仍實現了19%的旅客量增長
近日,在由廣州市港務局與市商務局、南沙區政府主辦的“郵輪合作與發展研討會”活動上,廣州市港務局局長陳洪先表示:“廣州的郵輪經濟自2015年11月‘處女星號’郵輪試航以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從運營第一年至今一直保持郵輪進出港游客量全國第三。特別是2018年在全國郵輪旅客數量整體下降1.2%、廣州靠泊郵輪航次減少23.0%的情況下,廣州仍實現了19%的旅客量增長。”
廣州一直高度重視郵輪產業的發展,出臺了《關于加快廣州國際郵輪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法律法規上、制度政策上和經費上全面保障郵輪產業發展。
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目前廣州正在研究優化郵輪產業政策,制定郵輪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今后,廣州將繼續營造良好的郵輪產業發展政策環境,按照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不斷優化廣州郵輪產業發展政策,爭取郵輪旅客144小時通關便利化等口岸通關政策,建立郵輪旅游應急保障體系,實施更加人性化、便利化的郵輪旅游公共服務等。
廣東省經濟總量全國第一,據統計2018年廣東全省常住人口1.13億,比2017年增加了177萬人,人口增量全國第一,超過經濟總量全國第二、第三、第四的江蘇、山東、浙江三省人口增量之和,人口城鎮化率70.7%,是全國首個城鎮化率超過70%的省份。廣州作為全國中心城市,無論地理條件、交通便利化方面,還是人口基數、經濟發展水平、群眾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等方面,廣州都有發展郵輪產業的天然優勢。隨著灣區郵輪業務的進一步優化和拓展,未來粵港澳三地之間的高品質休閑旅游將更加繁榮。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郵輪進出珠江口的航道保障,繼續實施深水航道拓寬和疏浚工程,將南沙港區龍穴島作業區中部對開水域以南至珠江口外隘洲島西側航道全程拓寬至385米,盡快實現15萬噸級船舶雙向通航。繼續做好郵輪碼頭布局規劃調整,支持建立粵港澳郵輪產業發展聯席機制,共同研究提升郵輪服務水平,鼓勵郵輪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打造郵輪設計、建造、維修、保養、旅游、供應、人才培養、資訊服務、保險、展覽展會等郵輪產業生態圈。繼續豐富郵輪旅游產品,優化大灣區郵輪航線,提供差異化精細化的郵輪旅游產品,為郵輪公司在大灣區開辟或者掛靠新的郵輪航線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優質的服務,支持發展大灣區郵輪 + 游船旅游、郵輪 + 特色岸上游、海上郵輪旅游 + 海島旅游等水上休閑旅游產品。"
在研討會上,記者獲悉,廣州南沙新郵輪碼頭外觀工程已基本完工,露出了神秘的面紗,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飾建造等工程。中交郵輪母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育民告訴記者,新郵輪碼頭工程將在今年10月試靠船和運營演練,11月郵輪大會正式開港運營。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