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境內ETF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元,相較最初的54億元(2004年)增長了約628倍
隨著一系列超預期的逆周期調節政策節前發力,市場信心備受提振、資本市場予以積極響應。據Wind數據統計,9月24日至9月30日期間,股票型ETF合計資金凈流入1149.15億元,境內ETF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
據了解,境內ETF規模達到第一個萬億元用時17年,第二個萬億元用時3年,而突破3萬億元僅歷時9個月。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ETF的快速發展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樣化、更高效的投資工具,也推動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創新和整合,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和透明度,進而加速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速度,提升了我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
境內ETF規模突破新高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30日,我國境內ETF數量已達986個,合計規模為3.39萬億元,分別較年初增長12.43%和65.37%。近日,境內ETF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元,相較最初的54億元(2004年)增長了約628倍,年均復合增速約33%。
與此同時,我國ETF種類已從最初的單一品類發展到如今涵蓋寬基指數、行業指數、策略指數以及股票、貨幣、債券、商品、QDII等多種資產類別,滿足了不同投資者的多樣化投資需求。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ETF具有投資邏輯簡單、費率低、流動性好、資產配置效率高等優點,策略公開透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分散化的投資工具,體現了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理念,因而逐漸獲得投資者關注。
滬深交易所日前公布的ETF投資交易白皮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滬深兩市ETF持有人分別為658萬戶和334萬戶(未穿透聯接基金),分別較2020年底增長約61%和129%。
從資金流向來看,寬基ETF是其中的“佼佼者”。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寬基ETF資金凈流入額超8100億元,為去年全年資金凈流入的2.5倍,且已連續4年實現資金凈流入。
“隨著指數投資生態的逐步完善和中長期資金入市需求的穩步提升,寬基ETF的長期配置價值將逐漸顯現,未來有望出現更多寬基旗艦產品。”資深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
各方共建指數投資良好生態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指數化投資理念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ETF有望在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服務實體經濟、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因此,加快ETF市場建設成為當前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例如,4月份,新“國九條”提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9月份,證監會印發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提出,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建立ETF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持續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占比等等。
在相關政策舉措的指引和引導之下,市場各方積極參與到ETF市場建設當中。交易所方面,滬深交易所不斷圍繞豐富產品布局、提升市場流動性和加強宣傳推廣等目標,推進ETF市場建設“加速度”,如上交所助力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不斷豐富科創板ETF產品;深交所推出市場首只月度分紅產品(萬家中證紅利ETF)等。
基金公司方面,一方面,不斷創新推出新的ETF產品,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如9月份摩根資產管理發行了摩根中證A500ETF;另一方面,基金行業積極降低ETF費率,提高投資者的獲得感。同時,ETF分紅頻率和金額大幅增加,例如上半年共分紅30次,分紅總金額達53.84億元,同比增長78%。
展望未來,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表示,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ETF市場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一方面,政策層面的支持和監管環境的優化將為ETF市場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投資者對于多元化投資的需求將推動ETF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未來,我國ETF市場將呈現出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投資者參與度不斷提高的良好態勢。
來源:證券日報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