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共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1.5萬家,是五年前的3倍
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會治理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的重要方面。
10月23日,民政部舉行“民政這五年”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司臧寶瑞副司長會上介紹,過去五年,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臧寶瑞介紹我國目前共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1.5萬家,是五年前的3倍;累計備案慈善信托2062單,是五年前的15倍。這是記者從民政部23日舉辦的“民政這五年”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慈善力量蓬勃發展、作用日益凸顯。年度捐贈總額最高突破2000億元。民政部指定的29家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累計為慈善組織發布公開募捐信息超過17萬條,募集資金超過500億元。
在應對突發自然災害中,慈善力量已經成為政府救災工作的重要補充。2021年,河南鄭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發生后,河南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接收捐贈款物累計97億元。2022年,四川瀘定6.8級地震發生后,四川全省慈善組織共接收捐贈款物近18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社會各界為地震、洪澇災害等受災地區捐贈救災款物近60億元,有力支持了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期間,全國慈善組織每年用于扶貧濟困的支出約500億元,重點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和社會事業。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