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達50.01億人次 旅游收入達4.57萬億元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長、閑暇時間的增多以及旅游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于旅游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我國旅游業也正從小眾市場向大眾化轉變,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轉移。
旅游消費意識的不斷上升,極大的促進了我國旅游的發展。根據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較2010年的21.03億人次增長了137.8%。其中城鎮居民36.77億人次,增長15.1%;農村居民13.24億人次,增長6.8%。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2017年國內旅游實現收入4.57萬億元,上年同期增長15.9%,較2010年的1.26億元增長了262.7%。其中,城鎮居民花費3.77萬億元,增長16.8%;農村居民花費0.80萬億元,增長11.8%。
人均旅游消費情況持續穩定上升 刺激旅游業發展
人均旅游消費情況持續穩定上升是推動國內旅游業整體收入快速上升的主要動力。數據顯示2009-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旅游消費由801元提升至1025元,而農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費由295元提升至604元。說明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旅游消費帶給城鄉居民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小。
在線旅游增長迅速 2017年市場交易規模達7384.1億元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大力普及,為在線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2017年全國在線旅游預訂市場交易規模達7384.1億元,較2016年增長24.3%,2010-20174年全國在線旅游預訂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34.06%,遠高于國內旅游收入的20.21%。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觀點:未來我國旅游業將表現出五大趨勢
一是OTA競爭轉向線下。互聯網正在成為一種基礎設施,OTA的線上平臺本身不再具有競爭壁壘,有價值的是平臺包含的流量和資源,線上流量的自然增量趨于停滯,而線下優質的旅游資源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本身具有引流功能,掌握這些資源才能帶動交易額的增長。未來OTA們對線下旅游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二是跨界融合加劇。在大的格局上,旅游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游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游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松、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游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游+”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三是自駕游市場擴張。自駕具有便捷、舒適、自由等優點,是發達國家最主流的旅游方式,2017年中國乘用車保有量約為2.17億,2億戶多高收入家庭是自駕游潛在消費群體。針對自駕游的市場配套正在快速完善,風景道、景觀公路進入旅游規劃,OTA上線自駕游頻道,針對自駕的住宿服務露營地、帳篷酒店等快速布局,自駕游信息、線路指南、全程道路保障、線上社區等逐漸完善。
四是冷門海外目的地走俏。中國游客基數大、消費能力強,已成為各國政府爭搶的對象,紛紛出臺優惠政策,截止至2017年10月底,中國已與134個國家締結互免簽證協定,前往這些國家短期旅行無需事先申請簽證。同時,航空公司加大開拓國際航線,2017年已與一帶一路43個沿線國家實現直航,其中每月均有定期直飛航班的沿線國家有40個。優惠政策和便捷交通使此前相對冷門的目的地快速升溫,未來這個趨勢將持續。
五是“黑科技”應用更為普遍。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這些最火熱、最炫酷的科技,正在爭先恐后的進入旅游業,為旅游業賦能。究其原因,是由于旅游業有極其豐富的應用場景、極強的跨界能力以及龐大的產業規模,不管什么樣的新技術,都能在這找到足夠的施展空間。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黑科技的涌入,為游客帶來更新穎、智能的體驗和更高效、更貼心的服務。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