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開始向中國網約車市場發起猛烈攻勢滴滴霸主地位遭到一定威脅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增長,國民出行方式更加豐富多樣,網約車正逐漸成為國民習慣的出行方式。近日,數據中心發布《2018年上半年度中國網約車行業發展監測報告》,報告對2018年上半年網約車平臺市場做出了分析,涉及滴滴出行、美團打車、易到、曹操專車、神州專車、嘀嗒拼車、首汽約車等平臺。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中國網絡專車或快車用戶規模已達2.36億人,預計2018年達到3.12億人。
2018年上半年網約車行業迎來新格局,美團、高德地圖入局。比達咨詢調查了春季上海地區用戶常用網約車平臺。數據顯示,4月份受企業補貼影響,上海用戶最常用的網約車中,滴滴出行位列第一,占比78.8%,剛登陸上海不久的美團排名第二,占比18.5%,司機最常用平臺滴滴出行排名第一,占比72.5%,美團緊隨其后,占比17.1%。
值得關注的是,網約車補貼遭遇政府叫停之后,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呈現回流現象,94.6%的用戶選擇常用滴滴出行平臺,常用美團的用戶降至12.8%;網約車司機對平臺的選擇上,隨著平臺補貼力度的收縮,也更加傾向滴滴出行,5月份司機端常用滴滴出行平臺占比達89.4%,而美團則降低至13.2%。
報告還指出,2018年上半年中國主要網約車App用戶中,年輕人是主力,24-34歲之間的人群最多,其中,滴滴出行24-34歲的用戶占比最高,達44.7%。用戶收入分布數據顯示,滴滴出行用戶收入最均衡,10001元以上高收入人群占比最高,達33.1%。易到5000元收入以下用戶占比最高,達44.7%。
報告指出,2018年上半年網約車APP用戶區域分布中,二線城市占比最高,達40.8%,一線城市次之,占比25.4%,小城市發展空間仍然較大。從城市分布看,北京網約車用戶居全國首位,上海、重慶、成都、杭州緊隨其后。
報告最后指出,網約車未來會逐漸趨向更加良性的發展。行業標準會更規范化,乘客的出行安全及體驗有賴于司機行業化水平的提升;用“價格戰”和補貼搶占市場份額的方式終無法長久,最終服務質量和品質才是消費者站隊的理由;三四線城市出行潛力有待挖掘,企業需要憑借更精細化的運營來收獲用戶青睞,提升企業知名度。
隨著人們對網約車出行方式的逐步認同,網約車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在原本以Uber、滴滴為首的網約車企業稱霸國內外市場的局面下,依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觸角伸至網約車領域,出現了一批極具競爭力的網約車平臺及創業型的網約車公司。
在全球網約車市場Uber一家獨大下,后起之秀Lyft仍無懼地發起挑戰。Lyft由科技創業家茲默和格林共同創建,2013年1月宣布正式在洛杉磯開始運營相關汽車共享業務,如今已在美國40個州展開了業務。
2014年以來,Lyft借助資本力量、業務拓展迅猛。到2017年最新一輪融資,Lyft估值已達到115億美元。2017年Uber在企業文化和商業行為均出現接連不斷的丑聞,進入低迷期,Lyft更是趁機開始招募司機,升級智能手機應用,加大營銷力度,擴大美國服務范圍到160座新城市,總數擴展至約350座,獲得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底,Lyft一年訂單量增幅達到120%,營收增幅達168%,均超過Uber。Uber的美國市場份額從年初80%下降至約70%。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觀點:中國網約車行業競爭分析
——國內市場:挑戰者再次發起攻擊
2010年,中國最早的網約車平臺易到上線;2012年,滴滴出行上線之后網約車開始逐漸滲透全網,早年的網約車市場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雙雄鼎立。2014年2月,Uber入局中國,網約車市場迎來了一輪高速的擴張和洗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曹操專車接連涌入市場,最終這場群雄廝殺以滴滴出行收購快的和Uber,在行業確立龍頭地位而告一段落。但在2017年,美團打車正式上線,2018年開始向中國網約車市場發起猛烈攻勢,滴滴霸主地位遭到一定威脅。
現有國內網約車競爭格局滴滴集大成于一家,其他網約車app聚焦于細分領域。目前滴滴出行涉及的領域有快車、專車、出租車、順風車、單車、代駕、公交、自駕租車、敬老出租、豪華車和二手車11個板塊,滿足不同用戶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需求,而其他網約車app更專注于垂直細分領域。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