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空地互聯新政策 邁入產業應用大時代
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帶一路”倡議,以及航空互聯等產業政策,推動并構建空地互聯網絡體系,是我國航空等產業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可以重點從政策機遇和產業應用等方面理解和把握。
四大理由,推動空地互聯系統的全面構建。
一是空地互聯是全球大交通、大融合的基本需要。
目前,全球的交通與通訊網絡不斷完善。以航空、航海等為代表的快速海陸空立體化的交通通訊網絡體系是連接世界各國和國內各城市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經濟實現跨區域融合、貨物和人員流動,以及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撐。同時,也是引進海外資源、人才和文化的基本通道,它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現實需要。空地互聯是以構建全球經濟融合為目標,盡快提升交通通訊服務水平,完善我國航空通訊基礎設施,確保我國航空通訊服務達到國內、國際較高水平的重要體現。
二是空地互聯是貫徹落實國家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具體行動。
為積極推動我國航空航天和互聯網產業等的持續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都提出了很多前瞻的要求和目標,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出臺了很多產業政策和推動機制。比如: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67號)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各行業全面融合滲透,構建萬物互聯、融合創新、智能協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合理規劃利用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加快空間互聯網部署,研制新型通信衛星和應用終端,探索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研究平流層通信等高空覆蓋新方式。”這為大力推動和實施空地互聯的網絡體系提供了具體目標和行動方向。同時,也在“十三五”時期勾畫了衛星、軌道和空間互聯網建設的基本路線圖。
三是實施空地聯網是貫徹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有為探索和強大的驅動力。
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貫穿了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它通過政策通、貨幣通、設施通、貿易通、民心通等五通,推動了各個國家、不同城市之間的產業合作和經貿往來,同時,促進了各國文化分享和相互信賴。實施空地互聯,通過三網融合和中國優秀文化的空中傳播,使世界各國了解中國;通過各國文化、新聞和影視的空中傳播,使得中國深度了解一下一路沿線國家的政策和文化,實現了世界人民的文化分享、資訊分享和相互信賴,增強了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的實際效果,也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推動提供了原動力和傳播載體。
四是構建空地聯網體系是參與全球治理,服務全球,體現大國責任的基本標志。
目前,世界各國成了地球村。各個國家、各個城市,人們來自四面八方,乘坐飛機、航天器、輪船等交通工具,利用手機、網絡等信息載體,開展各種交流、旅游觀光、甚至上天攬月,等。
在互聯網、衛星技術和宇宙飛船等現代航天器的支撐下,整個地球,甚至宇宙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家園。西方發達國家在推動和積極實施空地一體的信息網絡工程,力圖搶占21世紀的經濟競爭制高點。我們作為互聯網的應用大國,具備了較好的網絡、衛星和航空基礎,但是,空地互聯是空白,也是處女地。我們要有超前的意識和戰略眼光,清醒意識到,空地互聯對于提升服務水平,落實國家戰略,服務全球各國,占領消費新市場,體現大國責任與競爭力的一把尺子,全力推動和創新。要有時不帶我的危機感,要抓住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新時代,以我國先進的衛星技術和航天實踐,融合和帶動全球范圍內空地互聯和空間信息網絡的構建,要主動參與和引領、制定全球空地互聯和空間信息使用、分享標準,積極為我國人們利用航空、高鐵等交通工具走出國門,走向全球提供前瞻的信息資訊支撐。同時,通過搶占全球航天通訊網絡的制高點,盡快形成巨大的市場和服務平臺,為國家經濟轉型、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交流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