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產業是規模最大的綠色經濟體,對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林業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17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首次突破7萬億,遠高于鋼鐵行業的4萬億產值,我國主要林產品產量和貿易量居世界前列,已成為世界林業產業大國。林業產業廣闊的發展空間,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關注,林業產業投資開始成為熱門投資方向。
林業產業的市場潛力巨大,2017年突破7萬億總產值,相關資料預測,在2020年,林業產業的總產值將達到11.5-13.8萬億產值。林業產業作為傳統產業,過去一直不被大眾投資所看好,林業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生產率和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林業產業發展。
隨著國家大力倡導綠色經濟發展,林業產業開始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引進和資本導入,產業研發能力和科技成轉化得到了極大提高。林業產業的研發能力和裝備水平,是持續增強林業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前期的成果讓越來越多的資本看到了林業產業的機遇,有了資本不斷注入,林業產業的生態經濟圈開始高速運轉,促進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的效率,提升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2001年以來,林業系統從業人數總量呈下降趨勢,但是勞動力素質有了明顯提高,高端人才的進入,確保了林業產業的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林業產業的持續性發展。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的非常重要的驅動力。
在政策方面,如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林地和林木等生產資料的重新分配,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進而推動林業產業發展。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政策,推動了如機制炭、生物質能源、生物材料等的快速發展,為林業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林業金融政策,如林權抵押貸款、林業小額貸款以及貼息貸款等都對推動林業產業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未來的幾年,林業產業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需要更多的資本進入,以提升科技研發水平,吸引尖端人才,促進產業的不斷升級,當林業產業正逐步走進資本的視野,林業產業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近幾年我國林業改革取得很大進步。具體地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踐行“還權于民”的林改理念。與原先只宣揚“德政”,不反思過錯的理念相比,這是了不起的進步。林業主管部門以這樣的氣量和胸襟搞林改,廣大農民一定會很舒心,干群關系一定會很融洽,森林資源的培育和經營一定會更有效。林改后的結果表明,踐行“還權于民”的理念,改善了林業治理結構,調動了農民培育森林的積極性,提高了林地的生產力,提高了森林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因森林對農民增收貢獻率極低而影響集體林業發展的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第二,打破林業部門一家進山收購,壟斷木材收購市場的局面,為培育充分競爭的木材收購市場奠定了基礎。過去認為,嚴格的采伐管理是森林資源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關鍵舉措,而壟斷木材收購市場又是采伐管理的牛鼻子。然而問題在于,壟斷必然壓價,壓價必然挫傷農民培育森林的積極性;而在充分競爭的情形下,木材收購企業之間的競爭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表現為價格與服務的競爭;這種競爭有利于提高培育木材的贏利性,而木材培育的贏利性越強,森林的投入就越大,森林資源才有可能實現持續、穩定、快速的增長。
林業產業化是林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市場化的轉移過渡過程,林業產業的經營活動都是圍繞市場需求和社會需求為導向而展開的,市場的取向決定林業產業化的發展方向,發展林產品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市場供應,林產品加工企業經營的目標也是為了提高林產品質量而適應市場的需求。市場既是林產品生產的啟動器,也是林產品生產的必然歸宿,是檢驗林業產業化經營績效的最有效有段,離開市場這個導向,林業商品生產和林產品加工業發展就無從談起。抓市場建設主要抓兩條:一是抓市場體系的建設,二是抓流通組織體系的建設。
1.林業產業化能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區域聯合經濟優勢和良性經濟結構。林業產業化以其特有的兼容性, 促進了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融合, 國家、集體、個體等各種經濟成分的融合, 以及跨行業、跨地區的融合, 使各種資源在更大范圍內, 按市場規律進行配置, 擴展了林業及林業經濟舞臺和空間, 優化了經濟結構, 深化和擴大了資源利用, 有效地提高了林業綜合生產能力、林農收入水平和林業整體經濟實力。
2.林業產業化能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增強林業自我積累、自我保護、自我發展的能力。產業化擴大了林業的物資、技術、資金投入渠道, 提高了林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 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林業生產延伸, 與市場接軌,第一、二、三產業有機結合與協調發展, 最大限度地釋放林業所蘊藏的豐富能量等問題。把林產品的價值實現能力和增值能力, 可避免林業因單純出賣原料而造成的利益損失,是提高林業比較效益和自我積累發展能力的現實選擇, 也是增加財源、幫助林農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3.林業產業化有利于為山區、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更廣闊的就業空間。這是因為隨著產業化的推進、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 對各種各樣人才及勞動力的需求量會不斷增加。
4.有利于促進生態平衡、改善環境, 使林業更好地擔負起環境和發展的雙重使命。如推進林業產業化, 實施坡改梯等水土保持措施,可增加植被覆蓋, 減緩旱澇等自然災害, 提高環境質量, 減少土地肥力的流失, 形成林農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同時由于產業化促進了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提高了林農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 從而會減少對森林資源的人為消耗, 使森林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5.林業產業化有利于山區、農村科學技術水平和林業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整個產業化鏈條中, 最重要一環是市場, 擁有市場關鍵在產品競爭力。因此產品規范生產和技術要求至關重要, 激發了林農學科學、用科學熱情, 促進了生產技能和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6.林業產業化有利于推進林業的兩個根本轉變。林業產品化迅速發展促進了林業生產格局, 山區農村經濟格局改變和市場意識普遍提高, 提高了林業經營質量和規模效益, 加快了山區、農村市場經濟成長和發育, 林業增長方式開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傳統林業向現代化林業轉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