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發電作為新世紀的可替代能源之一,發展潛力和增速將迎來高峰???
作為新世紀的可替代能源之一,生物質能占到全世界總能耗的15%,數量相當巨大,是21世紀能源供應中最具潛力的能源。因它來自自然界,無污染,同時又是可再生能源而引起各國的重視。在今后幾年,生物質在生物發電、生物燃料和生物產品部門應用領域將大幅增長,生物質發電的市場價值將從2010年450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530億美元。
目前,中國生物質資源科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為4.6億噸標準煤,已利用量約2200萬噸標準煤,還有約4.4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物質資源轉換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
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發展趨勢
(1)農林生物質發電突破經濟性瓶頸者將享受先發優勢
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生物質發電技術,以秸稈為例,秸稈發電是指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要燃料的一種發電方式,將秸稈送入鍋爐直接燃燒,發生化學反應,放出熱量,利用這些熱量再進行發電,秸稈發電是秸稈優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2)生物質燃料收儲運體系成熟度不斷提升
農村地區生物質資源豐富,一般而言當地可收集資源量約為生物質產業項目需求量的10倍以上,并不存在供給短缺問題。因此只要創新收購模式,加大精細化管理力度,生物質企業可以大大提升對燃料市場的管控能力。
(3)技術進步將逐步提升生物質電廠的盈利性
生物質發電技術的提升,有效提高機組的熱效率,在使用同等燃料的情況下,輸出的電能更多。目前高溫超高壓機組已開始在生物質電廠使用,轉化效率提高到30%以上,隨著BIGCC和熱化學技術在生物質電廠的應用,未來生物質電廠轉化效率有望達到39%。燃料成本的盈虧平衡點將大大提升。
(4)碳交易市場將成為生物質發電企業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補充。
2016年10月,國務院《“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全國性碳交易市場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未來,生物質發電項目所產生的減排量通過我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體系形成的CCER,可以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成為生物質發電企業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補充。
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全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萬千瓦。“十三五”規劃的預期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21%。從政策發展走勢和經濟新常態下能源基礎支撐發展的作用,以及國家在推進節能減排以兌現對入世的承諾等綜合因素來看,國家將在“十三五”期間加大對生物智能發電產業的支持力度。預計“十三五”期間,生物智能發展產業裝機規模將保持在15%-20%的增長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