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藥冷鏈物流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預測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醫藥市場價值將達到1200億美元,極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醫藥消費國。強大的醫藥市場價值,再加之新醫改的深化和國家宏觀政策對醫藥流通領域調控力度的加大,新一輪的物流建設潮將卷土重來。
相關數據顯示,疫苗類制品、注射針劑、酊劑、口服藥品、外用藥品、血液制品等醫藥冷藏品的銷售金額占我國醫藥流通企業總銷售額的10%左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醫藥物流,尤其是醫藥冷鏈物流進入轉換期。
近年來,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得到迅猛發展,在國際舞臺上經常能看到中國藥企的身影,外媒也對我國生物制藥技術的進步給予了肯定。有專家表示,未來生物生化制藥行業仍將保持穩定增長,而生物制藥技術的發展也將成為推動醫藥冷鏈物流市場持續擴大的強大動力。
盡管近年來我國藥品物流發展較為快速,但相對國際水平,我們仍然存在不足:
一是藥品冷鏈標準不統一。一方面,GSP和GMP法規中冷鏈標準不統一。另一方面,各地監管部門、實施單位對GSP在內的法規解讀亦不相同。這給藥品經營、物流企業都帶來較大挑戰,同時阻礙了醫藥供應鏈效率的提高。
二是運營效率低,成本高。冷鏈需求碎片化、物流操作環節標準化程度低、運輸車輛空載率高等因素都是造成藥品冷鏈運營效率低、成本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是全程追溯體系尚未建立。受到政策要求以及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等因素影響,我國大多數企業信息化程度處于較高水平,但行業內一直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全程追溯體系,這對藥品安全和物流成本都帶來了不利影響。
四是專業人才仍舊匱乏。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從業人員要掌握藥品和物流兩個部分的專業技能,行業快速發展下,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人才匱乏是整個行業面臨的難題。
我國醫藥供應鏈迎來了重構、優化的新時代,在此背景下,藥品冷鏈領域將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藥品冷鏈物流模式將被重構。兩票制影響下,從藥品生產、流通到末端將出現新的業務需求,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之間的整合也是行業要面對的新課題,這些勢必推動物流模式的重構。
二是冷鏈物流資源共享,協同發展。受到醫藥供應鏈創新影響,倉儲資源和運輸資源有效整合,多倉協同配送,允許藥品流通企業異地建倉將成為趨勢。這也意味著未來需要加強構建冷鏈物流包裝、冷藏箱周轉體系及冷鏈物流專用托盤共用系統。
三是藥品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相比常溫藥品,冷鏈藥品在質量安全、時效性、信息化、溫度監控等方面都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推動藥品冷鏈物流信息化程度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