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產業將會成為國際能源發展的重要補充和現實選擇?
隨著全球能源供求關系發生著深刻變化,我國能源資源的開發約束力也日益加劇,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調整結構、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由于水力發電不消耗礦物能源,開發水電,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和經濟社會的綜合利益,國家一直鼓勵并重點支持其發展。我國水能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約6.6 億千瓦,年發電量約3 萬億千瓦時,按利用100 年計算,相當于1000 億噸標煤,在常規能源資源剩余可開采總量中僅次于煤炭。
目前,全球常規水電裝機容量約10 億千瓦,年發電量約4 萬億千瓦時,開發程度為26%(按發電量計算)。發達國家水能資源開發程度總體較高,瑞士、法國、意大利已超八成,我國水電開發程度為37%,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2017年水電發電量約為12211億千萬時,水電發電量增速由2016年的3.8%降至2.2%,水電發電量在全國全社會用電量中的占比也由2016年的20.2%降至2017年的19.4。
為促進我國水電流域梯級滾動開發,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我國已形成十三大水電基地。包括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長江上游、南盤江紅水河、瀾滄江、黃河上游、黃河中游北干流、湘西、閩浙贛、東北、怒江水電基地。十三大水電基地資源量超過全國的一半,基地的開發建設對于我國水電發展至關重要。
近三年,我國水電裝機增速顯著回落,原因分析如下:
1、水電開發難度加大、經濟性下降
隨著我國河流中下游以及地理位置相對便利的水電項目開發接近尾聲,目前水電行業發展重心轉向未開發資源集中的西南地區河流中、上游流域,這部分資源接近藏區,生態環境脆弱,開發難度不斷增大,制約因素多,交通條件差,輸電距離遠,工程建設和輸電成本高,加之移民安置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不斷加大,水電開發的經濟性變差。
2、棄水問題亟待解決
除建設成本增加之外,我國水電行業還臨著另一個棘手問題——云南、四川兩個水電大省的大量“棄水”。
3、發改委、能源局近日出臺措施力促西南水電消納
針對西南地區棄水問題,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2017 年10 月出臺相關措施, 在三個層面上著力解決西南地區棄水問題。
傳統化石能源相比之下雖然具有經濟性,但對于大氣、水資源、土地的污染和環境破壞已成民眾共識,嚴重的霧霾也促使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政府決心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歐洲等發達國家的主流選擇。水電產業開發成本低、技術成熟,勢必成為國際能源發展的重要補充和現實選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