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模具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了的動力
模具是工業生產的基礎工藝裝備,被稱為“工業之母”。75%的粗加工工業產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絕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型。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模具涉及機械、汽車、輕工、電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個行業,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近10年來,我國模具行業一直以每年15%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模具行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也為其發展提供了巨大了的動力。
未來趨勢方向發展分析
1、機制轉換加速,結構漸趨合理
為了適應形勢,我國模具行業近幾年來加快了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步伐,“三資”和民營企業已占行業主導地位,裝備水平和產品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管理有了很大進步。許多企業已應用了CAD/CAM/CAE一體化技術、三維設計技術、ERP和IM3等信息管理技術以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虛擬仿真及網絡技術等許多高新技術。
2、規模經濟效益,集群發展迅速
在“小而精專”的專業化不斷發展的同時,近年來,規模效應已被愈加重視。除了把企業做強做大,使規模經濟產生效益之外,模具集群生產也不斷顯示其優越性,因而“模具城”、“模具園區”、“模具生產基地”等各種集群生產形式在全國迅速發展。
3、重視品牌專利,加強創新研發
許多企業開始認識到了“品牌”和“專利”的重要性,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和能力不斷提高。長期以來模具一直處于“后方”和“被動”的地位,因此也很少有“品牌”和“專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近年來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和“專利”。
4、高新技術走俏,模具人才緊缺
模具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屬于高新技術產品的模具越來越多。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模具生產企業被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據中國模協初步統計,目前模具行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7家,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已有近百家。
人才緊缺日益突出。雖然近年來我國模具行業職工隊伍發展迅速,估計目前已達近百萬人,但仍然跟不上行業發展需求。一是總量不足,二是素質不夠,適應不了行業發展的需求。據羅百輝調查,全國模具行業從業人員約缺口30萬——50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約占20%,目前尤其緊缺的是高素質和高水平的模具企業管理人員和中高層技術人員及高級技術工人。
5、外貿逆差增大,出口前景看好
雖然我國模具行業已經駛入發展快車道,但由于在精度、壽命、制造周期及能力等方面,與國際水平和工業先進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所以還不能滿足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在精密、大型、復雜、長壽命模具方面,仍舊供不應求。因此,每年尚需大量進口。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