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未來職業培訓將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職業培訓是直接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要求就業和在職勞動者以培養和提高素質及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和訓練活動。其含義:1、是一種以勞動者為特定對象的勞動力資源開發活動;2、是一種以直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某種特定需要為目的的定向性培訓;3、它通常是按照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準進行的規范性培訓。
未來幾年隨著國內就業人群規模的不斷壯大及就業機會的減少,將會有更多的人將培訓作為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IT培訓、外語培訓等不斷獲得新技能,以期在職場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近年來我國普通高校預計畢業生人數保持持續增長,普通高校的本科和專科畢業生人數從2008年的541.81萬人增長至2017年的735.8萬人,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31%;研究生畢業人數也保持穩定增長,截至2016年我國研究生畢業人數已達57.8萬人,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90%。隨著近年來宏觀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市場有效需求受到一定影響,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有所加劇。面對就業競爭,近年來較多大學生以及存在更換工作崗位或升職需求的社會在職人員為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通常采取參與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開設的技能培訓課程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或者通過參與資格認證類考試培訓考取相應的職業證書提升競爭力。
隨著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對職業培訓的重視,不斷出臺新的行業鼓勵政策,職業培訓機構的發展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還可以大大提升我國勞動力平均素質,對提升國內各行業的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
企業培訓的發展是目前一種比較明顯的現象,也是企業培訓的一種必然,當前企業即使對于培訓管理等相關工作都比較重視。工作方面:為解決企業管理問題,實現良性發展,目前國內約有 60%的企業建立了培訓部、培訓中心或者企業大學。
培訓是對我國學校教育的補充,甚至是補缺。在知識經濟時代,沒有培訓,沒有知識更新,人才的素質難以保證持久的競爭力。中國已經置身于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中,而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都不長,在中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不足3年,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企業管理的技能嚴重缺乏,在于管理者的素質亟待提升。中國經濟的增長歸根到底在于中國企業家素質的提高,培訓工作不僅要上升到城市戰略而且可以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來思考。
未來幾年隨著國內就業人群規模的不斷壯大及就業機會的減少,將會有更多的人將培訓作為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IT培訓、外語培訓等不斷獲得新技能,以期在職場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我國未來職業培訓將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