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我國ICT產業將步入自主創新活力迸發期
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ICT技術已經成為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是驅動社會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在網絡持續演進、技術創新升級、應用日漸豐富的背景下,ICT技術正在滲透到各行各業,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ICT即信息通信技術,通信業、電子信息產業、互聯網、傳媒業都融合在ICT的范圍內;通信與信息技術的結合迸發出了豐富多彩的應用,衍生出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三網融合、消費經濟、物聯網等諸多概念,互聯網發展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實體經濟與互聯網深度融合,ICT與互聯網廣泛應用于工業、能源、交通、金融、教育、農業、政務等領域;IT服務行業是智力密集型領域,CT的行業特點是資金密集型領域,而兩者的融合既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撐,也需要具有創新型的人才引進。
未來三年,我國ICT產業將步入自主創新活力迸發期,網絡、技術、應用都將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經營體制、管理機制、分配機制也需要進行配套變革。ICT技術將助力人類解放生產力,滿足人們對幸福生活的需求。
目前全球信息經濟平均發展階段已經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工業經濟社會向知識密集型數字經濟、信息經濟過渡,但是產品生產仍然需要依靠工業。
為此,發達國家例如美國提出了“再工業化”AMP2.0,2013年德國提出了工業4.0,中國也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兩化融合,但是兩化融合畢竟是信息化階段,為了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我國又在2015年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目前來看,我國數字化階段已基本完成,信息化階段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為此我國又提出“互聯網+”戰略來走完信息化階段應該完成的內容。“互聯網+”擔負著我國信息化發展的使命,其本質就是信息化。
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均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擺脫經濟困境,美國相繼提出智慧地球、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等新型概念,形成了一批強大的互聯網公司和IT公司,掌握了信息經濟制高點。信息化技術、低碳經濟與全球化一道成為重塑世界格局的三大力量,我國也提出“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意圖實現彎道超車,在移動通信3G、4G及物聯網國際標準方面把握主動權,涌現了超越運營商市值的BAT企業,在量子通信、北斗衛星、大數據、信息安全等基礎研究領域全面出擊。
2016年國家發布《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是規范和指導未來1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綱要提出我國目前信息經濟領域核心技術和設備受制于人,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夠,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程度不高,區域和城鄉差距比較明顯,網絡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網絡空間法治建設亟待加強,信息化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整體戰略布局中的潛能還沒有充分釋放。
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化社會最后到智慧社會,雖然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不平衡,但是當前主流社會正在從信息化社會向以人工智能為主體的智慧社會邁進,人類社會正在從解放雙腳、解放雙手向解放大腦演進。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