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道路建設發展現狀及問題剖析
近年來,隨著農村公路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正所謂“道路通,百業興”,農村公路已經成為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脊梁骨架”和“血脈通道”。
農村公路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為農副產品迅速轉化為商品創造了條件,使農村經濟從傳統農業向以市場為導向的高附加值農業轉變。同時加快了農村旅游等產業的形成,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農村公路建設加快了農村信息傳播和對外交流,轉變了農民群眾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提高了生活質量,使農民群眾走出貧窮,去享受現代社會的文明,分享現代化的成果。可以說農村公路不但通到了農民家門口,也將文明新風帶到了農民家門口。農民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了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質量意識淡薄:領導對抓公路建設質量的意識淡薄,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不按公路建設基本程序辦理,項目未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批立項就開工,造成建設項目規模過大,技術標準低以及不必要的浪費。
2、資金缺口大: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多,需求的資金數量大,僅靠國家補助資金來推動農村公路建設,效果十分有限的。由于我區財力有限,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爭取是目前唯一靠得住的途徑,多元化投資機制尚未完全形成,造成建設和維修資金短缺。
3、技術力量缺乏:由于農村公路建設點多面廣、項目分散,但主管部門技術人員少,無法正常給予鄉(鎮)村公路建設技術指導,造成建設單位鄉(鎮)村不懂得公路建設的基本程序、施工組織和業務管理,不懂工程技術的要求,因而難以發現問題,也無法進行糾正處理。
4、施工單位不規范:施工單位多是非公路專業施工單位,而是由建筑包工頭以最低價格承包,他們設備不全,不具備公路施工的資格,因而,工程質量難以保證。
5、質量監督不力:大部分農村公路施工沒有實行監理制,工程施工質量檢查監督不力,是造成工程質量低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合同價偏低,某些施工單位為了降低成本,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經常不按圖紙施工,降低水泥標號、減少水泥、石料用量和在路中間加厚松散墊層減少砼路面層厚度,從而減少材料成本的投入等手段謀取利潤,因此,工程竣工后,常出現工程質量不合格。
6、養護管理不到位:重建輕管問題比較突出,交通管理站職能和作用發揮很不明顯,村級道路管護責任不明確,管護體制不健全。一些村忽視了村道公路的維修管護,致使一些修建早、等級低的鄉村道路出現路基沉陷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公路的正常運行;交通管理站雖然成立,但沒有真正做到人員、經費、辦公設施“三落實”,職能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更沒有形成長效管護機制;“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農村公路養護體制還不健全,執法主體不明確,造成了農村公路失修失養。
未來發展策略
1、增強思想認識和質量意識,今后農村道路建設的任務還很繁重,因此必須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思想。當前農村道路建設所暴露的問題,有建設單位鄉(鎮)村的責任,也有施工單位的責任,若不及早糾正,其危害是嚴重的。
2、加強專業技術培訓。上級主管部門要請有資質的專家及技術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對施工隊伍的技術人員進行定期的技術培訓,從根本上解決施工隊伍技術力量薄弱,并且主管部門技術人員少,不能對所有的工程建設項目進行逐一的指導的問題。
3、加強監管,確保工程質量。要把質量放在與加快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質量+進度=效益”的原則,一手抓加快要速度,一手抓質量求效益。
4、持管養并重,建立養護管理長效機制。繼續加強農村道路管理養護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具體做到七化,養護管理標準化、路政管理網絡化、制度管理規范化、辦公管理程序化、道路管理信息化、工程管理精細化、成本管理科學化。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