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藥發展趨勢分析:將保持快速增長,市場份額也將持續提升
創新藥物指的是企業或研究機構獨創,具備新型化學結構以及新的治療用途,并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的藥物,針對特定疾病療效顯著,提升治療率,延長患者存活期。
創新藥研發難度大,投入高,而一旦獲得成功,不僅能給原研藥企帶來巨大的利潤,更能推動人類壽命和生活質量的提升;不僅推動經濟發展,更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堪稱醫藥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現代創新藥,從分子結構來看,可以分為小分子藥和大分子生物藥;從研發方式來看,可以分為化合物提取、小分子合成以及生物抗體研發等;從作用機理來說,可以分為靶點治療、免疫療法等。綜合創新程度和最終效用,國際慣例一般將創新藥分為了首創新藥和仿制創新藥兩類,其中首創新藥主要指的是FIC藥物,而仿制創新藥則包括了me-too、me-better、bestinclass等數種藥物。
FIC藥物指的是醫藥公司基于最新疾病學研究的重要突破,找到一些候選靶點,從無到有逐步合成候選化合物,通過反復試驗篩選,最終發現既滿足治療效果又滿足人體安全性要求的藥物。其研究過程可謂大海撈針,投入大,失敗率高,但是一旦成功會是藥物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收益也十分巨大,研發投入幾十億美元的重磅新藥一般都是此類型。
ME-TOO、ME-BETTER、BESTINCLASS類藥物指的是醫藥公司根據公開的FIC藥物信息,充分研究其分子結構以及化學特性,在其原有結構上進行合理修改,得到一個分子結構和FIC藥物不同,但是藥效近似的藥物。由于是在已經研究出來的FIC藥物基礎上進行修改,研發風險大大降低,但是依然需要通過大量反復地臨床試驗,研發費用依舊較高,在國內一般會是幾億至十億元的量級。根據最終藥物實際療效的優劣程度,依次分為BESTINCLASS、ME-BETTER、ME-TOO等多種類型。這些藥物面臨的市場競爭一般比FIC類藥物要大得多。
中國的制藥工業從仿制藥起家,隨著政策和時代的變化,從品牌仿制藥逐步朝創新藥方向進行演進。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國產創新藥幾乎是空白,但是中國的醫藥行業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創新,在薄弱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從法規政策和行業發展特點的角度。
當前國內的創新藥市場份額占比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十倍,主要由于醫保對于創新藥的支持力度不夠,以及受到藥占比考核等政策的制約。近年隨著國內醫療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限制因素逐步改善,將從需求側不斷提升國內創新藥的需求,提升市場份額占比。
國內藥品銷售額依然逐年增加,但隨著醫保收入增速下降,國內藥品銷售額的增速也逐步從兩位數下降到個位數。
而當前國內藥品銷售中,創新藥尤其是國產創新藥占比非常低。由于當年國產創新藥的銷量不到百億量級,因此可以估算國產創新藥占總體藥品市場比例僅在1%左右。因此,參照國外市場,即便假設國內藥品市場的銷售總額保持不變,國內創新藥也有十倍的市場空間。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