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重創英國汽車業 加深歐洲汽車業困境
英國和歐盟上周就新“脫歐”協議達成一致,“無協議脫歐”風險大大降低。但是,英國首相約翰遜上周末向歐盟提出延期“脫歐”申請,新協議還需得到英國議會批準,英國能否在10月31日如期“脫歐”仍存疑。英國“脫歐”進程屢遭挫敗,不確定性久久難以消散,給英國汽車業造成重創,也對歐洲汽車業,乃至整個歐洲經濟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重創英國汽車業
約翰遜就職后誓言帶領英國如期“脫歐”,英國政府因此加快應對“脫歐”的準備工作。英國還通過商簽貿易連續性協議,確保出現“無協議脫歐”時,將與智利、以色列、瑞士、韓國等40多個國家繼續維持現有的貿易優惠條件。但問題在于,英國與最大貿易伙伴歐盟在“脫歐”后的貿易將如何進行仍沒有答案。
因為英國“脫歐”后情況不明,英國汽車業的投資決定受到嚴重干擾。一些企業紛紛把供應鏈從英國移往別處。為避免3月底可能發生“無協議脫歐”對行業造成沖擊,多家車企把停產維護時間提前到4月份。
數據顯示,在“無協議脫歐”情況下,供應鏈中斷可能會使英國五大制造業凈利潤減少30%,而近一半企業已經感受到歐洲客戶或供應商與其開展業務的熱情下降。受打擊最大的汽車行業,三分之一企業在裁員,約80%的汽車制造商對未來業務前景感到擔憂。
法國汽車巨頭標志雪鐵龍集團已暫停了對英國兩處工廠的新增投資。還有報道稱,為降低“無協議脫歐”可能導致的混亂局面造成的負面影響,豐田汽車決定,11月1日起讓英國工廠停工,并每天調動大約50輛卡車在英國生產基地和歐盟27個成員國之間搬運零部件。
專家指出,英國“脫歐”形勢的不確定性對投資新技術產生了不利影響。“脫歐”前景的不確定性令汽車業的投資額顯著降低,一些企業被迫花錢為“脫歐”做準備,而不是發展生產與投資新技術。根據英國汽車制造商與經銷商協會(SMMT)的數據,為緩解英國“脫歐”可能產生的后果,英國汽車業已經花費約3.3億英鎊,用于開發新技術的投資縮水70%。
英歐之間上周已經達成新的“脫歐”協議,但是有分析指出,新版“脫歐”協議仍然是“比較硬”的“脫歐”,如果獲得英國議會下院通過,將進一步削弱英歐監管一致性,增加雙方之間的貿易壁壘。
汽車制造業是英國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家出口額中的占比達到14%。根據SMMT的數據,英國制造的汽車中有80%用于出口,僅有20%在國內銷售。目前,全球約有160個國家進口英國汽車,其生產的汽車有57%銷往歐盟國家。不少專家擔憂,英國“硬脫歐”的前景可能令英國汽車制造商遭受嚴重損失,其汽車業已經出現銷售和生產下降的現象。
2019年上半年,英國共生產了約66.7萬輛汽車,同比下降20%,已經是連續第13個月下降。汽車重要配件的生產也出現下降,2019年上半年的發動機產量也同比減少了10%。汽車銷售方面,英國2019年上半年汽車銷售量為142.6萬輛,同比下降3.5%。SMMT認為,經濟和政治不確定正在重創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
有分析指出,英國與歐盟市場緊密相連,一旦英國“脫歐”導致關稅上漲,英國汽車業將不但需要承擔經濟成本,還需要承擔時間成本,這將導致供應鏈受損和市場份額的減少,英國汽車業將遭受重大損失。
比如,日本企業是英國汽車制造業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日產、本田和豐田等汽車廠商先后在英國開設工廠,英國成為日本企業進軍歐洲汽車市場的大門。有媒體報道稱,目前一些日本汽車制造商正有意退出英國市場,由于日本與歐盟已經簽署了自貿協定,日本企業對歐洲出口汽車將變得更加簡單。
一些英國汽車業業內人士將未來發展的一部分希望給予國家對行業的扶持,請求英國政府在“脫歐”的過程中對汽車制造商提供特殊條件以保護行業發展,比如英國“脫歐”后歐盟關稅不涉及汽車業等等。
加深歐洲汽車業困境
“脫歐”令本已面臨寒冬的歐洲汽車業雪上加霜。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歐洲乘用車市場新車注冊量同比下降7.9%,所有主要市場均出現下滑,尤其是西班牙和法國,分別下滑8.3%和8.4%,德國下滑了4.7%,英國下滑4.9%。今年上半年歐洲乘用車新車注冊量同比下降3.1%。ACEA據此調低了對歐洲今年全年新車銷售量的預期,預計將出現1%左右的跌幅。在2018年以前,歐洲汽車行業自2013年以來一直保持增長。
除了英國“脫歐”,目前歐洲汽車業還面臨著其他一系列重大挑戰。歐洲汽車業面臨的一大嚴峻威脅就是美國可能對其加征關稅。
近年來,美歐經貿摩擦增多。美國2018年對歐盟鋼鋁制品加征關稅,歐盟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對美國摩托車、農產品等加征關稅。此外,美國還以“國家安全”為借口,研究對歐洲汽車加征關稅。美歐雙方之間的相關貿易談判接近停滯,一旦談判破裂,美國對歐洲汽車加征關稅,這對本來就處于嚴峻形勢之下的汽車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歐盟環保管理日益嚴格,也在迫使歐洲汽車行業的發展作出調整,并導致汽車消費趨勢發生變化。大眾等汽車廠商曾受到尾氣排放檢測丑聞的影響,不得不召回汽車并支付巨額罰款。分析指出,氣候變化迫使各國出臺監管新規,新一代年輕人對擁有私家車的興趣降低,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發展成為歐洲幾乎所有主要汽車制造商的重點規劃。目前,電動車需求的上漲要求汽車制造商加大對新技術設備的投資。
同時,全球汽車需求減少的問題仍在持續。德國奧迪公司首席執行官(CEO)肖特表示,2020年世界新車銷量可能減少,最好的情況也就是與2019年持平。
拖累歐洲經濟
汽車業困境也在拖累整個歐洲經濟。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出口,尤其是汽車、設備和機器的出口都出現下滑趨勢;英國“脫歐”和美國可能對歐盟汽車加征關稅的可能性讓德國面對新的挑戰。
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德國經濟2019年二季度環比下降0.1%。德國中央銀行德意志聯邦銀行定于11月發布的三季度數據可能會暗示經濟萎縮。經濟學家警告,德國可能面臨技術性衰退,即連續兩季度經濟收縮。
《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稱,德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巨頭采埃孚(ZF)集團負責人在上個月的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表示,由于經濟減速,該集團不得不調整生產,以往都是通過縮短開工時間來渡過難關,今后不知道會發生什么。
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表示,汽車才是經濟增長的中心。但今年法蘭克福國際車展規模縮水、會場空位較多的現實正顯示出德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正面臨困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德國轎車的總產量為316萬輛,同期減少11%。德國轎車出口在總產量中占比高達75%,同比減少14%。
德國政府17日宣布下調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由先前預估的1.5%降至1%,但仍高于今年的0.5%。德新社報道,德國政府下調明年經濟增長預期主要受制造業萎縮影響。而制造業受到外部貿易摩擦和英國脫離歐洲聯盟所致經濟不確定性沖擊。同時,環境壓力和全球需求放緩推動德國汽車制造業重組,同樣影響整個制造行業。
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令英國經濟出現下滑,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下滑0.2%,自4月起一直處于衰退之中。分析人士預期英國經濟第三季度仍將繼續下滑,而一旦出現“無協議脫歐”的局面,下滑幅度將更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3%下調至1.2%,認為“脫歐”不確定性不僅拖累英國經濟,也是影響世界經濟的主要因素之一。IMF說,對英國經濟的預期反映了全球增長疲弱、“脫歐”不確定性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