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奶業上下游行業正呈現價量齊升的格局
目前,我國奶業上下游行業正呈現價量齊升的格局。近日,第十一屆中國奶業大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會上發布的2020年《中國奶業質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奶業發展形勢穩步向好,奶業生產和消費實現雙增長,乳品質量持續保持較高水平,規模養殖比例進一步提升,奶業振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與此同時,消費信心大為恢復,嬰幼兒配方奶粉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首次超過進口品牌。中國奶業正在進入新的增長周期。
行業 “量”“質”齊升
本次大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不斷加大政策支持、質量安全監管、龍頭培育、品牌推廣力度,奶類產量穩中有增,產業素質明顯提升,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顯著增強。
于康震介紹,5年來,奶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升。農業農村部擴大糧改飼范圍,加大優質苜蓿基地建設力度,持續推行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培育發展現代家庭牧場,奶牛規模養殖比例超過64%。《報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原奶產量3297.6萬噸,同比增長3.8%,乳制品產量2719.4萬噸,同比增長5.6%,均實現2015年以來最大增幅。而2020年上半年,國內原奶產量為1431萬噸,同比增長達7.9%,增幅進一步加大。
對于奶企來說,除了量的提升,質的保障更為重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建立了乳品全鏈條的監管制度體系,涵蓋原料把關、過程控制、出廠檢驗、產品銷售、追溯體系等從牧場到奶瓶的全過程。
《報告》顯示,2019年,生鮮乳抽檢合格率99.9%,繼續保持較高水準;乳蛋白、乳脂肪的抽檢平均值分別為3.25%、3.82%,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菌落總數、體細胞抽檢平均值優于歐盟標準。全國4576個生鮮乳收購站和5309輛運輸車實現監管全覆蓋,保障生鮮乳質量安全。
“全國生鮮乳違禁添加物已連續11年‘零檢出’,2019年嬰幼兒配方奶粉抽檢合格率達到99.8%,在國內食品行業中位居首位。規模牧場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標,均達到或超過發達國家水平。”馬純良表示。
與此同時,產業素質加快提升,養殖規模化進程快速推進。《報告》指出,2019年,全國存欄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例達64.0%,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奶牛單產7.8噸,同比增長0.4噸;規模牧場100%實現機械化擠奶,95%配備全混合日糧(TMR)攪拌車。
行業收益也獲得大幅提高。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介紹,在疫情的沖擊下,我國乳制品行業仍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績,前8個月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700多億元,同比增長5.7%,是少數實現增長的行業之一。
目前,全國31個省份以省政府名義印發了奶業振興意見或工作方案,河北、內蒙古、黑龍江三省區制定了發展千萬噸奶工程的實施計劃。據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張智山介紹,“今年,我國奶業振興政策環境趨穩向好,奶類產量將持續增長,增量可望超過200萬噸。”
提高奶業競爭力迫在眉睫
中國奶業正處于幾十年來最好的時代。全球奶業20強排名中,伊利、蒙牛再創新高,躋身第五、第八。全球奶牛養殖10強中,現代牧業、圣牧等4家中國企業入圍。無論加工還是養殖,中國奶業都已經進入了全球第一陣營。但也要看到,我國距離“奶業強國”還有距離。提高奶業競爭力,是我國奶業發展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根據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到2020年,國內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但從數據上看,2019年中國乳制品進口313.2萬噸,同比增長11.22%,折合生鮮乳1754.4萬噸,其中大包粉和液態奶占到34.1%和31.1%,如果按照這一數據計算,2019年國內奶源自給率為65.3%。
“我國奶源自給率已經跌破70%安全底線。”對此,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張智山認為,目前我國應該更加注重發展質量、發展價值,努力走向全球價值鏈的中上游。
張智山分析認為,我國推進奶業振興還要面對諸多挑戰。首先,在產業鏈上游,我國奶業國際化依賴程度高。一方面,我國每年從新西蘭等國進口大量大包粉;另一方面,還要進口飼草料來滿足國內奶牛養殖的需求。特別是苜蓿,營養價值高居牧草之首,是提升生鮮乳品質的關鍵。目前我國優質粗飼料苜蓿主要依賴進口,其中僅美國一個國家就占了進口總量的75%。此外,我國每年還要從大洋洲、南美洲進口大量奶牛,以滿足不斷擴大的養殖需求。
養牛不賺錢導致原奶產量徘徊不前
據介紹,我國中小規模養殖戶數,2015年之后,隨著原奶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國內中小養殖戶和規模牧場紛紛退出市場,從2014年2.2萬戶,下降到2019年0.6萬戶;100頭以上規模奶牛養殖場數量由2016年8600個,減少到2018年5124個,2019年止跌回升到6725個,但仍是產業鏈中最薄弱的環節。
“國際貿易環境稍有變化,就會對我國奶業產生重要影響。”張智山認為,近年來,我國和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貿易摩擦不斷升溫,今年以來又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奶業的安全帶來很大影響。停止飼草料和牛只出口、關稅提升等,都會帶來養殖成本進一步提升,對國內養殖業和整個奶業產業鏈帶來打擊。
另一方面,在產品、消費端,我國乳制品消費總量雖然在持續提升,但是人均消費量依然與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張智山表示,與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市場上的乳制品種類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液態奶和奶粉方面,奶酪、黃油等品類的市場規模還非常小。我國消費者,特別是廣大農村消費者的飲奶意識培養、飲奶知識普及工作還非常不足,國人對國產乳品品牌的信任度依然沒有恢復到2008年之前的水平。
繼續做強做優
目前,我國人均奶類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優質安全乳品消費需求會越來越大,未來奶業發展市場廣闊。
對此,于康震表示,“十四五”期間,要把奶業發展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先行軍,著力降成本、優結構、提質量、創品牌、增活力,努力破解供需結構不匹配、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確保到2025年實現奶業基本現代化和全面振興目標,建成現代奶業強國。
為此,我國將從源頭抓起,構建現代奶業生產體系。組織實施第二輪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加大糧改飼、優質苜蓿基地建設支持力度,每年支持建設1500個現代家庭牧場,培育壯大一批奶農合作社,提高奶牛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和精準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生產、運輸、加工、流通等全環節全鏈條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對全國所有奶站和運輸車實行精準化、全時段管理;引導乳企嚴格履行收購合同,推廣訂單生產、長期合同等穩定購銷方式,健全乳企與奶農長期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乳企通過自建、收購、參股、托管等方式加強奶源基地建設管理,促進養殖加工融合發展;實施奶業品牌提升行動,以嬰幼兒配方奶粉為重點,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奶業“金字招牌”。
振興民族奶業必須育龍頭、創品牌,讓中國奶業的品牌走向世界。于康震提出,要以20強企業為主體,支持奶牛養殖升級、乳品加工提升和產品創新研發,建設一批國際化乳品企業集團,引領帶動民族奶業做大做強。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