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100GW新能源發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年產100GW新能源發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
1、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年產:100GW新能源發電裝備制造基地。
項目實施主體:陽光電源,項目總投資245,187.00萬元。
項目建設內容:公司將擴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能源發電裝備制造基地,形成年新增100GW新能源發電裝備生產能力,其中新增70GW光伏逆變設備、15GW風電變流器、15GW儲能變流器產能項目建設地點合肥市高新區明珠大道與長寧大道東南角的陽光產業園。
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全球共識驅動行業發展和市場爆發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重塑了世界能源發展生態。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利用,相繼頒布清潔能源未來規劃,明確發展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12月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2050年之前美國要實現100%的清潔能源經濟和凈零排放,到2030年將海上風能增加一倍;歐盟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包括減排量和清除量)基于1990年排放水平削減55%,可再生能源至少占比32%,并呼吁歐洲2050年實現氣候中立;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則表示十年內澳電網中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增加一倍,占比50%。政策的支持和新能源發電市場的發展將帶動逆變設備需求快速增長:
①光伏裝機爆發帶動新增逆變器需求,存量逆變器替換空間擴大,共同推動逆變器市場井噴
近年來,隨著光伏行業技術進步,光伏轉換效率提升,光伏項目經濟性日益凸顯,刺激光伏裝機規模快速增長。根據IHS Markit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已達到782GW,同比增長24%。同時由于光伏發電成本持續降低等因素,未來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還將飛速上漲,預計2024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1,607GW,較2020年復合增長率達20%。
此外,全球存量裝機逆變器替換需求亦呈現出加速上升趨勢。當前于2005年前后光伏裝機快速增長的歐洲地區已經開始步入替換階段,而后續伴隨2010年左右以中國、日本為主的亞太、北美市場進入裝機高峰,未來光伏逆變器的替換需求有望持續快速增長。根據IHS Markit的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逆變器替換需求為8GW,2024年有望增長至15GW,復合增長率達17%。新增需求疊加存量替換需求將共同推動逆變器市場井噴。
②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風電消納能力改善,機組成本下降顯著,風電裝機規模加速增長為實現我國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5%這一戰略發展目標,我國積極支持可再生能源產業,為風電行業的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2020年,根據國家能源局“能并盡并”原則,具備并網條件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國家政策支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按期并網。
2020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0)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表示“風電產業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將承擔更多責任,也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國家電網亦表示將年均投入超過700億美元,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在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下,電網未來有望持續為新能源裝機提供支持,風電裝機規模將快速增長。
近年來,國家多次發布政策,落實風電消納問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于2018年10月30日印發的《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2018年清潔能源消納取得顯著成效,到2020年,基本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近年來我國特高壓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多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投入運營,已能基本實現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電力運輸,風電消納能力不斷改善,化解我國能源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有效提升了風電資源平均利用小時數,為新增風電項目的投資建設提供巨大空間。
風電制造技術方面,伴隨技術提升以及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下降,風電機組銷售價格不斷下降。近年來我國新增裝機中大容量風機及大直徑風輪占比的不斷提高,提升了發電效率,降低了風力發電成本。風電資源平均利用小時數的提升,加上風力發電成本的降低,幫助企業盈利水平增長,大大刺激風電企業的裝機意愿。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20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71.67GW,同比增長178%。
③儲能行業大發展,技術升級助力步入光風儲新時代
隨著儲能技術的進步,儲能系統成本快速下降。以電化學儲能成本中占比近九成的鋰離子電池為例,2010年至今磷酸鐵鋰(LFP)電池價格下降近80%,循環壽命增加近兩倍,帶動儲能成本快速下降,為儲能的發展提供內部動能。伴隨儲能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儲能的經濟效益優勢日漸凸顯,帶動近年全球儲能裝機規模快速增長。后續隨著儲能配比的提升,增速將呈現出爆炸增長態勢。根據Bloomberg的預計,隨著未來全球儲能裝機速度的提升,2050年全球累計裝機規模有望達到5,827GWh,較現有水平上升幾個量級。
(2)現有產能超負荷運轉,產能擴張迫在眉睫
受益于新能源發電市場規模快速提升,公司近年來營業收入規模大幅增長,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9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8.86億元、103.69億元、130.03億元和119.09億元,2017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97%。2020年上半年,雖受全球衛生事件影響一季度銷量下滑,但是公司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復工復產,2020年上半年逆變設備全球新增裝機量達到20GW,同比增長150%。2020年下半年,隨著疫情好轉,公司生產經營全面恢復和全球化部署加速落地,公司出貨量快速提升,預計全年營業收入190億元至2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至54%。在銷售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公司產能不足的情況加劇,逆變設備產能利用率持續超過100%,處于超負荷狀態,產能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擴張迫在眉睫。
(3)增強規模效應,擴大市場份額,鞏固公司行業龍頭地位
公司作為全球光伏逆變器制造龍頭企業,國際市場市占率逐年攀升,根據IHS Markit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全球市占率超過21%,市場份額位列前茅。憑借優異的產品性能和可靠的產品質量,公司在亞洲、歐洲、美洲及澳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積累了眾多客戶,并與客戶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本項目實施后,通過擴建產能規模,公司在滿足光伏、風電、儲能行業增長需求的同時,提升生產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規模化效應,強化競爭優勢,從而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鞏固公司行業龍頭地位。
3、項目前景及可行性分析
(1)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為本次項目實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加能源供應、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減少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國際社會共識,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清潔能源行業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高度謀劃我國能源結構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形成我國能源供給革命的頂層設計,并提出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同時《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19號)、《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政策相繼落地,從引導、支持、鼓勵和規范多個維度為可再生能源的健康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2)逆變設備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為項目實施提供了市場基礎
各國新能源政策的推出,從宏觀戰略與具體規劃兩個層面共同推動新能源行業發展。隨著行業技術進步,新能源發電成本大幅降低,新能源發電項目經濟性日益凸顯,進一步刺激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根據IHS Markit預計,2024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1,607GW,較2020年復合增長率達20%;
根據Bloomberg預計,到2025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規模將超過1,000GW,年均新增70GW以上;根據Bloomberg預計,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預計由2019年的22GWh增長到2050年的5,827GWh,年均復合增長率18%以上,新能源發電市場多點爆發。
整體來看,全球新能源行業在過去十年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且未來新增裝機規模將加速擴張,廣闊的市場空間為本次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基礎,將有效保證公司新增產能的消化。
(3)優質的口碑及品牌知名度為項目實施提供了客戶基礎
公司作為全球光伏逆變器的龍頭企業,歷經多年的市場培育和積淀,得到了下游客戶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先后榮獲“國家重點新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新能源企業30強、全球新能源企業100強、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中國工業大獎、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等榮譽,是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站企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福布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企業”等。
公司憑借優質的口碑及品牌知名度,積累起了豐富的客戶資源,涵蓋了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印度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本次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強大的客戶基礎。
(4)完善的研發體系和強大的人才隊伍為項目實施提供技術和團隊保障
公司始終專注于新能源發電領域,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源,高度重視產品和技術工藝的研發,采用先進的IPD產品集成開發管理流程,建立了涵蓋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測試驗證、工藝制造等領域完善的研發體系。
同時,公司培育了一支研發經驗豐富、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專業研發隊伍,并匯集了一大批新能源發電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優秀管理人才,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才隊伍。
憑借完善的研發體系和強大的人才隊伍,公司先后承擔了20余項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主持起草了多項國家標準,累計獲得專利超過1,000多項,是行業內為數極少的掌握多項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為本次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堅實的技術和團隊保障。
4、項目投資概算情況
項目總投資為245,187.00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用投資96,584.00萬元,設備購置費89,531.00萬元,設備安裝費2,455.55萬元,其他費用10,655.16萬元,基本預備費9,961.29萬元,鋪底流動資金36,000.00萬元。
5、項目建設周期
本項目建設周期為36個月。
6、項目經濟效益
本項目達產后投資內部收益率為36.30%(稅后),投資回收期為5.45年(稅后),項目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