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制鞋行業高端品牌依然比較缺乏
中國制鞋行業市場規模
中國制鞋行業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處于發展的快速階段,其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根據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制鞋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規模預測報告分析,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制鞋行業的未來發展也將更加樂觀。據預測,2025年中國制鞋行業總產值將達到1.4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5.5%。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鞋產里占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制鞋業有向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勞動力成本更低廉的國家轉移的趨勢。如何在產業遷移之后仍然保持自身的某些優勢?在這方面,意大利做的最好,它不斷地進行產業升級,以及品牌建立。制鞋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從全球化的視野來看,這個行業的產能總是向著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遷移。
從歷史上來看,世界制鞋業的重心從意大利、西班牙轉移到日本、臺灣、韓國,再轉移到中國大陸。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鞋產里占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制鞋業有向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勞動力成本更低廉的國家轉移的趨勢。如何在產業遷移之后仍然保持自身的某些優勢?在這方面,意大利做的最好,它不斷地進行產業升級,以及品牌建立。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制鞋產業中運動鞋進口量逐年攀升,到2020年中國運動鞋進口量達到13241噸,同比上升36.83%。中國運動鞋進口量的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國內制鞋企業向國外轉移,使得國內制鞋產量減少,但是國內對于運動鞋的需求并沒有減少,而且相對于國內的制鞋,國外進口的制鞋價格相對較低,更受制鞋企業和市場的歡迎。
預計未來5-10年,其他國家和地區均無法超過中國的制鞋優勢,中國生產企業應合理提價,保障自身合理利潤,才能獲得更好地發展。
中國制鞋業當前狀況
當前,制鞋離散型制造過程中,單機設備的自動化升級進步相對較快,有的在近幾年已經實現數代更迭,整合更多工序的全流程的自動化裝備也已經在積極引入中,國外國內全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不斷優化,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是提升的重點方向。如果說上一輪行業的制造升級集中在關鍵工序的自動化,下一波制造升級必然是在全流程的自動化制造、數字化制造。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升級一方面是物理世界的硬件設備升級,另一方面是虛擬世界的數據流對產業的改造升級。如果說機器設備的智能化替代的是體力勞動者,那么數據的自動流動替代的是腦力勞動者。鞋業發展正處在從手工時代進入機械化時代后,向數字化時代邁進的分水嶺,新時期生產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和準入門檻將重塑。
但整體看,國內制鞋裝備仍然存在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較弱,科技創新投入不足,低水平競爭激烈,制鞋裝備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有待加強,部分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較高,尤其高精度設備、軟件控制系統乃至芯片等依賴進口,企業全球化經營尤其是中高端產品全球化經營能力待提升,缺乏世界知名設備品牌等問題。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加快重塑,中國制鞋裝備還需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供給,在提升制鞋裝備行業基礎能力的同時,以推進制鞋行業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鞋裝備融合,推動裝備升級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轉變,提高綜合集成水平,提高生產制造和產業鏈全流程信息化水平,推動裝備供給從生產型制造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型制造轉變,將服務融入生產與銷售全鏈條,推動制鞋業實現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我國制鞋業是一個高度市場化、國際化的產業,具有完整的產業鏈,發展韌性強。制鞋產業對高品質的產品需求量將持續上升,產業總體布局會更加合理,設計、研發和市場營銷投入也將持續提升。國內外市場框架將更加完善并形成競爭力,國內受歡迎的品牌企業數量和市場份額將不斷增加,中國鞋業市場未來發展前景依然看好。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