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原油市場分析,原油行業前景及現狀分析

## 供需狀況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量為8276.8萬桶/日,同比增長0.9%,主要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需求恢復緩慢。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量預計為8424.5萬桶/日,同比增長1.8%,主要受到經濟復蘇、疫苗普及、出行恢復等因素的推動,需求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
根據歐佩克(OPEC)的數據,2022年全球原油供應量為8957.1萬桶/日,同比增長3.2%,主要受到OPEC+減產協議的執行、美國頁巖油的增產、伊朗和利比亞的恢復產能等因素的影響,供應有所增加。2023年全球原油供應量預計為9012.6萬桶/日,同比增長0.6%,主要受到OPEC+減產協議的延續、美國頁巖油的放緩、伊朗和利比亞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供應增長有限。
從供需平衡的角度來看,2022年全球原油市場呈現供大于需的狀態,平均供需缺口為680.3萬桶/日,相較于2021年的供需缺口為-100.8萬桶/日有所擴大,表明市場供應過剩的壓力加大。2023年全球原油市場仍將呈現供大于需的狀態,平均供需缺口為588.1萬桶/日,相較于2022年的供需缺口有所縮小,表明市場供應過剩的壓力有所減輕。
## 價格走勢
根據WIND的數據,2022年Brent原油期貨年均價格為99.04美元/桶,WTI原油期貨年均價格為94.30美元/桶,相較于2021年分別上漲39.61%和38.53%,油價上升幅度顯著。主要受到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美國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油價經歷了劇烈的波動,從年初的低位上漲到年中的高位,再從年中的高位下跌到年末的低位,全年波動幅度超過50%。
展望2023年,國際原油市場將面臨供需雙弱的格局,油價將繼續承壓下行。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多重因素疊加將使經濟下行壓力增大。2022年,世界主要經濟體通脹率明顯提升,新冠疫情反復、俄烏沖突升級加劇通脹。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阻礙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世界經濟增速大幅下降。美聯儲2022年連續七次加息推高全球金融風險,進一步給經濟增長造成壓力。根據IMF數據,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2%,2023年將放緩至2.7%,經濟復蘇進一步分化,美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速下降,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向好,主要國家GDP增長率見圖2。經濟復蘇乏力,需求恢復緩慢,難以對原油消費形成有力支撐。
- OPEC+維持減產立場,主動對沖需求縮量,保持市場穩定。OPEC+是由OPEC成員國和非OPEC產油國組成的減產聯盟,旨在通過協調產量來平衡市場供需,穩定油價。2022年,OPEC+執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產協議,每日減產970萬桶,占全球供應的10%左右,有效緩解了市場供應過剩的壓力。2023年,OPEC+將繼續執行減產協議,每月逐步增加產量,直至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根據OPEC的預測,2023年OPEC+的有效產能將達到4700萬桶/日,同比增長3.3%,而OPEC+的需求量將為4400萬桶/日,同比增長1.4%,表明OPEC+將保持市場的主導地位,對油價形成支撐。
- 美國頁巖油增產放緩,供應增長有限,對油價形成制約。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其頁巖油產量的變化對國際油價有著重要的影響。2022年,美國頁巖油產量達到了歷史新高,為1300萬桶/日,同比增長10.2%,主要受到油價上漲、成本下降、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大幅提高了美國的原油供應能力。2023年,美國頁巖油產量預計將達到1350萬桶/日,同比增長3.8%,增速明顯放緩,主要受到油價下跌、環保壓力、資本緊縮等因素的制約,美國的原油供應增長將有限,對油價形成制約。
- 伊朗和利比亞的產能恢復不確定,供應風險存在,對油價形成波動。伊朗和利比亞是OPEC+的重要成員國,其原油產量的變化對國際油價有著重要的影響。2022年,伊朗和利比亞的原油產量分別為250萬桶/日和100萬桶/日,同比分別增長25%和66.7%,主要受到核協議的重啟、內戰的緩和等因素的影響,大幅提高了兩國的原油供應能力。2023年,伊朗和利比亞的原油產量預計將分別為300萬桶/日和120萬桶/日,同比分別增長20%和20%,增速放緩,主要受到核協議的執行、內戰的復發等因素的影響,兩國的原油供應恢復存在不確定性,對油價形成波動。
綜上所述,2023年國際原油市場將面臨供需雙弱的格局,油價將繼續承壓下行。根據WIND的數據,預計2023年Brent原油期貨年均價格為85.00美元/桶,WTI原油期貨年均價格為80.00美元/桶,相較于2022年分別下降14.04%和15.16%,油價下跌幅度顯著。
## 競爭格局
根據EVTank的數據,2023年國際原油市場的競爭格局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OPEC+將繼續保持市場的主導地位,通過協調產量來平衡市場供需,穩定油價。OPEC+是由OPEC成員國和非OPEC產油國組成的減產聯盟,旨在通過協調產量來平衡市場供需,穩定油價。OPEC+擁有全球約70%的原油儲量,約40%的原油產量,對國際油價有著重要的影響。2023年,OPEC+將繼續執行減產協議,每月逐步增加產量,直至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OPEC+將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產量策略,以維持市場的穩定和均衡。
- 美國將繼續保持市場的挑戰者地位,通過增加頁巖油產量來搶占市場份額,壓低油價。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其頁巖油產量的變化對國際油價有著重要的影響。美國擁有全球約10%的原油儲量,約15%的原油產量,對國際油價有著重要的影響。2023年,美國將繼續增加頁巖油產量,以滿足國內外的需求,同時也為美國的能源安全和地緣政治提供支撐。美國將根據油價水平,靈活調整頁巖油投資和產量,以維持市場的競爭和壓力。
## 技術發展
2023年國際原油市場的技術發展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原油的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以提高原油的開采效率和降低開采成本。目前,原油的開采技術主要包括水平鉆井、水力壓裂、蒸汽驅油、CO2驅油等,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和開采速度,以及降低原油的開采難度和開采成本。未來,原油的開采技術將進一步發展,如采用微生物驅油、納米驅油、電磁驅油等,以提高原油的開采效果和開采環境,以及降低原油的開采風險和開采污染。
- 原油的加工技術的不斷完善,以提高原油的加工質量和降低加工成本。目前,原油的加工技術主要包括常壓蒸餾、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裂化等,以提高原油的加工效率和加工品質,以及降低原油的加工難度和加工成本。未來,原油的加工技術將進一步完善,如采用超臨界流體、離子液體、微波輻射等,以提高原油的加工效果和加工環境,以及降低原油的加工風險和加工污染。
## 未來趨勢
2023年國際原油市場的未來趨勢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全球能源轉型將加速,低碳能源將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對原油消費形成擠壓。2022年,全球各國紛紛提出了減排目標和行動計劃,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推動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低碳能源,如可再生能源、核能、氫能等,將在全球能源結構中占據更大的比重,提供更清潔、更安全、更經濟的能源服務。根據IEA的預測,2023年全球低碳能源的消費量將達到1.8億桶/日,占全球能源消費的30%,而全球原油的消費量將降至8.4億桶/日,占全球能源消費的14%,表明低碳能源將對原油消費形成擠壓,降低原油的需求彈性。
- 全球原油貿易將重塑,多極化格局將形成,對原油價格形成影響。2022年,全球原油貿易受到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美國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如歐洲和亞洲的原油進口量增加,美國和中東的原油出口量減少,非洲和拉美的原油出口量增加等。2023年,全球原油貿易將繼續重塑,多極化格局將形成,如歐洲和亞洲將成為原油的主要需求中心,美國和中東將成為原油的主要供應中心,非洲和拉美將成為原油的主要轉運中心等。這些變化將對原油的運輸成本、供需平衡、地緣政治等方面產生影響,進而對原油價格形成影響。
## 結語
原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原料之一,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2023年,全球原油市場將面臨供需雙弱的格局,油價將繼續承壓下行。同時,全球原油市場也將經歷一系列的變化和挑戰,如經濟復蘇乏力、能源轉型加速、原油貿易重塑、原油合作增加等,對原油市場的發展和未來產生影響。本文不代表任何官方或權威的觀點,如有錯誤或不足,敬請指正。謝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