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智能安防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智能安防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如圖像識別、生物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提高安防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實現對社會治安、公共安全、個人安全等方面的有效防范和管理。智能安防是安防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智能安防行業的發展歷程
智能安防行業的發展經歷了從模擬化到數字化、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過程。其中,模擬化階段主要是利用模擬信號傳輸和存儲視頻圖像,具有成本低、安裝簡單的優點,但也存在圖像質量差、傳輸距離有限、無法實現遠程監控等缺點。數字化階段主要是利用數字信號傳輸和存儲視頻圖像,具有圖像質量高、傳輸距離遠、可實現遠程監控等優點,但也存在成本高、安裝復雜等缺點。網絡化階段主要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將視頻圖像通過網絡傳輸和存儲,實現多點、多地、多時的監控,具有覆蓋范圍廣、信息共享快、功能豐富等優點,但也存在網絡安全、數據隱私等問題。智能化階段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視頻圖像進行智能分析和處理,實現對目標的自動識別、跟蹤、預警等功能,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效率高、精準度高等優點,但也存在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我國安防行業的發展歷程可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1990-2000年,模擬化階段,以模擬攝像機、錄像機、監視器等為主要產品,市場規模約為10億元。
- 第二階段:2000-2010年,數字化階段,以數字攝像機、硬盤錄像機、網絡視頻服務器等為主要產品,市場規模約為100億元。
- 第三階段:2010-2020年,網絡化階段,以網絡攝像機、網絡存儲設備、視頻管理平臺等為主要產品,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元。
- 第四階段:2020年至今,智能化階段,以智能攝像機、智能分析平臺、智能應用系統等為主要產品,市場規模約為600億元。
二、智能安防行業的市場規模
智能安防行業的市場規模受到國家政策、社會需求、技術創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的推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智能安防行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安防行業總產值達到8510億元,同比增長2.9%。2021年,隨著疫情的緩解和經濟的恢復,我國安防行業總產值達到9020億元,同比增長6%。以智能化滲透率6.5%核算,2021年我國智能安防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86億元,同比增加約15%,2015-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2%。預計至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193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
三、智能安防行業的競爭格局
智能安防行業的競爭格局主要體現在區域分布、企業規模、產品類型、技術水平等方面。
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智能安防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山東、江蘇、陜西等省份,其中廣東省相關企業數量超過7萬家,位列全國第一。
從企業規模來看,我國智能安防行業企業大致可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行業龍頭,具有較強的市場占有率、技術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第二梯隊為宇視科技、蘇州科達、曠世科技等行業領跑者,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第三梯隊為其他中小型企業,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靈活性。
從產品類型來看,我國智能安防行業的產品主要分為智能攝像機、智能分析平臺、智能應用系統等,其中智能攝像機是主力產品,占據智能安防產品的半壁江山。從技術水平來看,我國智能安防行業的技術主要涉及圖像識別、生物識別、大數據分析等,其中圖像識別技術是核心技術,包括人臉識別、車牌識別、行為識別等,具有較高的技術難度和應用價值。
四、智能安防行業的發展趨勢
智能安防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有前端化、云端化、平臺化、行業化四個方向。
前端化是指將智能分析功能從后端服務器轉移到前端設備,如智能攝像機、智能門禁等,實現對視頻圖像的實時處理和分析,提高智能化程度和效率,降低網絡帶寬和存儲成本。
云端化是指將視頻圖像通過云計算技術進行存儲、管理和分析,實現多點、多地、多時的監控和應用,提高信息共享和協同能力,降低運維成本和風險。
平臺化是指將智能安防系統與其他系統進行集成和互聯,構建統一的智能安防平臺,實現對多種數據的融合和分析,提高智能安防系統的功能和價值。
行業化是指將智能安防技術和產品針對不同的行業和場景進行定制和優化,提供行業智能解決方案,滿足行業客戶的個性化和專業化需求。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