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發電未來依然是電力行業主流

一、火力發電行業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火力發電量5888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占全國發電量的66.6%。截至2022年底,我國火力發電裝機容量13.3億千瓦,其中,煤電11.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43.8%。火力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均居全球首位,但占比均有所下降,顯示出火力發電行業的增長放緩和結構調整的趨勢。
火力發電行業的發展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對火力發電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例如,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我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2021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其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淘汰落后煤電產能,嚴格控制新增煤電規模,推進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提高火電靈活性和調峰能力,加強火電與可再生能源的協調配合,促進火電與熱力、氫能等多能互補,提高火電綜合效益。這些政策為火力發電行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挑戰。
(2)燃料價格和供應的波動。火力發電行業的運行成本和效益與燃料價格和供應密切相關。2022年,受國內外疫情、宏觀經濟、燃料供應、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煤炭市場供需形勢緊張,煤炭價格持續走高,導致火電企業用煤成本大幅上升,火電利潤率下降。同時,我國天然氣市場需求旺盛,天然氣價格也出現上漲,氣電企業的運行壓力加大。
為平衡我國火電行業收益,保供穩價,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政策,通過促進釋放優質煤炭產能、增加煤炭進口等方式平衡煤炭供需水平,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并通過增加長協合同覆蓋程度、嚴禁非理性抬價等方式推動電煤價格回歸合理區間水平,穩定電力企業用能成本。
(3)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量和裝機規模均居全球首位,可再生能源發電已成為我國新增發電量的主體。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為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和碳排放的降低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也對火力發電行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的特點,其大規模并網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和調度安排帶來了新的挑戰,需要火力發電提供更多的調峰、備用和調頻等輔助服務,同時也會擠占火力發電的市場份額和運行時間,影響火力發電的經濟效益。因此,火力發電行業需要加強與可再生能源的協調配合,提高火力發電的靈活性和響應能力,實現火電與新能源的互補優勢。
(4)市場競爭的加劇。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電力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完善,電力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向市場化方向轉變,電力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這對火力發電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火力發電企業提高市場意識和競爭能力,優化運營管理,降低成本費用,提高效率質量,增強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適應市場變化,把握市場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火力發電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火力發電行業作為我國電力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仍將發揮重要作用,但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火力發電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火力發電行業將實現以下目標:
(1)火力發電裝機規模和結構優化。火力發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3.5億千瓦左右,其中,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5億千瓦左右,氣電裝機規模達到1.8億千瓦左右,煤電裝機占比降至40%以下,氣電裝機占比提高至6%以上。火力發電裝機結構進一步優化,超超臨界煤電裝機占比達到75%以上,燃氣輪機裝機占比達到60%以上,燃氣聯合循環裝機占比達到40%以上,燃氣熱電聯產裝機占比達到30%以上。
(2)火力發電效率和環保水平提高。火力發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時以下,火力發電平均供電氣耗降至2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下,火力發電平均供電水耗降至1.5升/千瓦時以下。火力發電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煤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強度分別降至0.35、0.35、0.01克/千瓦時以下,氣電氮氧化物排放強度降至5毫克/立方米以下。火力發電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顯著降低,煤電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至0.8千克/千瓦時以下,氣電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至0.35千克/千瓦時以下。
(3)火力發電靈活性和調峰能力增強。火力發電機組的最低技術出力降至50%以下,最大負荷率提高至110%以上,最大調節速率提高至5%以上,最小啟動時間縮短至2小時以下,最大停機時間延長至72小時以上。火力發電機組的調頻能力和備用能力提高,火力發電機組的調頻容量占比達到30%以上,火力發電機組的備用容量占比達到20%以上。火力發電機組的調峰效率和經濟性提高,火力發電機組的調峰煤耗和氣耗降低10%以上,火力發電機組的調峰收益提高20%以上。
(4)火力發電綜合效益和創新能力提升。火力發電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火力發電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達到5%以上,火力發電企業的市場交易占比達到50%以上。火力發電企業的多能互補和綜合利用能力提高,火力發電企業的熱電聯產占比達到40%以上,火力發電企業的氫能、碳捕集利用等新業務占比達到10%以上。火力發電企業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能力提高,火力發電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達到1%以上,火力發電企業的高層次人才占比達到10%以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