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IC芯片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IC芯片,即集成電路芯片,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基礎,是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IC芯片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2023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一重要的歷史節點上,中國IC芯片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一方面,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IC芯片的需求量和品種不斷增加,市場空間持續擴大。根據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 (SEMI)的預測,2023年全球IC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億美元,同比增長4.6%。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產業鏈的重構和地緣政治的變化,IC芯片行業的競爭格局和供應鏈安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尤其是在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制裁的影響下,中國IC芯片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自給自足能力受到了嚴峻的考驗。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2021年中國IC芯片的自給率僅為16.7%,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為了應對這一形勢,中國政府和行業相關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舉措,以促進IC芯片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2021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水平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優化稅收和金融支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促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產業集聚和協同發展、加強國際合作和開放交流等。
同時,各地也出臺了相應的地方政策和專項規劃,為IC芯片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國家和地方還設立了多個專項基金,為IC芯片行業的研發、生產、應用等環節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超過30個IC芯片產業基金,總規模超過1.5萬億元。
- 加快技術創新和產能擴建。2021年,中國IC芯片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和進展,例如中芯國際成功量產14nm工藝的芯片,華為海思推出了5nm工藝的麒麟9000芯片,紫光展銳發布了7nm工藝的天璣1200芯片等。
同時,中國IC芯片行業也加快了產能的擴建和升級,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據SEMI的數據,2021年中國新增的IC芯片制造設備投資額達到了320億美元,占全球的28%,位居全球第一。預計到2023年,中國的IC芯片制造產能將達到1,800萬片/月,占全球的23%。
- 加強產業鏈協同和國際合作。2021年,中國IC芯片行業也積極推動了產業鏈的協同和優化,以提高產業的整體效率和競爭力。例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中芯國際、華為、紫光等行業領軍企業都通過投資、合作、并購等方式,加強了與上下游企業的聯合和協作,形成了一些產業生態圈和創新平臺。同時,中國IC芯片行業也積極開展了國際合作和交流,與歐洲、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區的企業和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應對全球市場的變化和挑戰。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