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1.1萬億美元
行業定義
商業航天是指將航天技術、產品和服務轉化為商品,進行商業化運作和管理的航天活動。它涵蓋了航天領域的多個方面,包括人造衛星、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及空間站等。
市場狀況分析、發展趨勢
商業航天的主要領域包括衛星制造與服務、火箭發射服務、載人航天服務、太空旅游等。其中,衛星制造與服務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火箭發射服務市場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衛星小型化、低成本化以及火箭可回收等技術突破降低了商業航天的運營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民營企業成為商業航天重要參與者,尤其在中國市場,民營企業數量占比達80%。
預計未來幾年,商業航天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技術創新不斷涌現,國際合作日益加強。未來,商業航天將在推動航天技術創新、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以及滿足人類對太空探索的需求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發展背景分析
近年來,全球商業航天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備受關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1.1萬億美元。全球主要經濟體將商業航天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賽道加以支持,紛紛出臺政策進行布局引導,逐漸在不同細分領域構筑起各自優勢。目前,美國商業航天發展走在全球前列,在技術創新、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開發等方面積極探索。歐洲在商業衛星制造和發射市場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在地球觀測和通信衛星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日本、印度等國也加強對商業航天產業的支持力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商業航天從無到有,相關支持政策不斷出臺,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初步形成。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研究編制《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多元化投資和產業化應用。此后,社會資本涌入商業航天賽道,涌現了一批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一些國企和航天院所也開始提供航天服務,推出針對市場需求的產品并成立相關企業。
2019年印發的《關于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范有序發展的通知》,鼓勵商業運載火箭健康有序發展,以進一步降低進入空間成本,補充和豐富進入太空的途徑。2024年,“商業航天”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推動商業航天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北京、上海、海南、安徽等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形成商業航天產業集群。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