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導IDC產業重心向西部地區轉移整體上
信息時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數據化,數據伴隨著信息化進程呈指數上升趨勢。全球的數據從2005年的0.1ZB到2010的1.2ZB,再到2012年是2.8ZB,2016年是20ZB,巨大的數據量需要大量的服務器來支撐計算和處理,同時也對數據中心支撐服務器帶來挑戰。而未來,隨著智能化的到來,數據將進入更加爆炸的年代,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的計算量將劇增。
從宏觀層面上來說,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2015年3月印發的《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工作方案》披露:近年來,我國數據中心發展迅猛,總量已超過40萬個,年耗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1.5%,其中大多數數據中心的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平均電能使用效率)仍普遍大于2.2,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同時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全球數據中心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總量已超過300萬個,耗電量占全球總耗電量的比例為1.1%-1.5%。從微觀層面上來說,無論是大型企業意圖發力云服務供給領域還是政府部門信息化進程對云服務的需求,都有力的推動了大數據中心的建設。
IDC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根據目前IDC行業的相關特征,綜合判斷地理位置、規模、運營效率及運營商資源是行業核心競爭要素。目前IDC市場主要競爭者包括基礎電信運營商、第三方IDC服務商及云服務商。其中電信運營商在IDC市場擁有大量的基礎設施資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電信運營商的IDC市場占有率接近三分之二。
IDC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IDC市場規模在2011-2016年間增長超過4倍,約占全球總規模的1/4,隨著寬帶中國、云計算、在線存儲、VR、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電子政務等需求拉動,IDC業務將引來新一輪確定性成長,根據預測,未來幾年IDC行業將繼續保持30%-40%的高速增長,預計到2022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
市場規模增長率維持在20%以上
2017年中國IDC市場總規模為946.1億元,同比增長率32.4%,增長率放緩5.4個百分點。IDC市場規模的絕對值仍然保持增長,我國IDC市場正在從高速發展期過渡向成熟期,客戶需求更加明確清晰,在采購IDC業務時能夠準確評估實際需求;同時,IDC服務商也保持均速擴張原則,穩步開拓市場。市場供給雙方均理性處理采購需求與供給能力,這標志著中國IDC正發展為專業、合規、良性的市場。
行業現跨界兼并熱潮
近年來,作為公司合作伙伴的全球云計算龍頭亞馬遜數據中心落戶中國、中國電信成為蘋果中國icloud數據中心供應商、阿里云計算啟動“云合計劃”,都是中國IDC市場將加速的信號。
而傳統行業繼續跨界IDC市場,2017年這一趨勢尤其明顯,一方面通過收并購擴展新的業務領域;另一方面,引入合作伙伴的數據中心運營與運維能力,支撐既有IDC業務快速升級。目前,通過收并購IDC上下游產業環節完成傳統行業的跨界轉型,是新晉IDC服務商實現業務快速、高效拓展的主要途徑。
政策引導IDC產業重心向西部地區轉移整體上
東部地區信息化發展程度較高、IDC需求旺盛,數據中心資源一直處于相對飽和狀態,而西部地區受地理位置偏遠、網絡資源較差以及人才缺乏等因素影響,IDC實際投產率較低。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北、上、廣、深等城市的數據中心上架率已達60%-70%,而部分西部地區上架率長期在30%以下。國內數據中心建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數據中心的總體擁有成本和運營成本普遍較高,不利于IDC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引導國內IDC合理布局,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及《全國數據中心應用發展指引(2017)》等相關政策,主要通過劃分IDC建設地區類型、提供相應支持政策及減少政府自建數據中心數量等手段,推動國內數據中心建設向氣候適宜、能源充足、土地租用價格低廉的西部地區延伸,如內蒙古、新疆、貴州、四川、甘肅等區域。
目前,這一舉措已有初步成果,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分布已呈現向信息化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區域延伸的趨勢。一般情況下,信息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有足夠的信息需求度和資源就緒度,能夠滿足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基本條件,但是受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導,新建大規模數據中心在信息化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內加速落地。
整體上,中西部地區的信息化發展水平低于經濟發達地區,但是通過招商引資、政策激勵、人才引進等措施,數據中心的發展速度已得到明顯提升。內蒙古、貴州等受到政策重點扶持的地區,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已得到快速提升,吸引國內外大型互聯網企業陸續入駐。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認為國內IDC市場進入成熟期,互聯網企業的IDC應用場景更加穩定、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占比日趨提升,未來兩年IDC市場增速趨緩,整體市場規模仍將保持上升趨勢,預計2018年將超過1200億元。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