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上半年業績增幅僅為1%左右 百年老店停滯了?
7月19日晚間,全聚德發布了2018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實現營業總收入接近8.76億元,同比增長僅為1.43%左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0.78億元,同比增長為1.16%。
全聚德2018年上半年度業績增幅不大,全聚德方面稱公司嚴控成本費用,著力提質增效,使得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加。
其實早在2013年,受宏觀形勢和餐飲市場的巨大變化和新的特點以及禽流感出現的影響,全聚德業績還出現暴跌,營收為19.02億元,同比下降2.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10億元,同比下降27.62%。
這也是全聚德上市以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首次出現下跌。除了全聚德,湘鄂情、俏江南等高端餐飲企業經營狀況也紛紛下滑,高端餐飲業開啟寒冬模式。
近年來,全聚德營收停滯不前,2017年,全聚德凈利潤還出現負增長情況,這折射出作為中國最知名的餐飲老字號之一,全聚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在逐漸降低。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營銷專家李婷直言:“如今全聚德的顧客主要是各地來京的游客,基本屬于一次性消費,本地人很少光顧。”
公開資料顯示,“全聚德”創建于1864年,至今跨越了154個年頭,代表產品是全聚德烤鴨、集“全鴨席”和400多道菜品于一體的全聚德菜系。
2007年11月20日,全聚德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為首家A股上市的餐飲老字號企業。
據悉,全聚德在國內許多城市都開了分店,但絕大部分的營收仍來自北京地區,一些外地門店“水土不服”,出現嚴重虧損。
同時,隨著烤鴨行業的競爭加劇,“全聚德=北京烤鴨”的品牌優勢也在逐漸消失。
資料顯示,前往全聚德消費的顧客中,以外地來京游客居多,既有定位高端善于創新的“大董”,也有近幾年出現的“四季民福烤鴨”等新餐廳,游客可選性增多,競爭的激烈性不言而喻。
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餐飲行業消費升級、消費細分的特征愈發明顯,消費者愈來愈提倡健康、少油膩的新餐飲理念,全聚德單憑“中華老字號”的招牌也不足以吸引更多消費者。
再加上如今85后、90后、00后是主力消費人群,其追求時尚、個性、快捷,而全聚德是大雜燴式的中式正餐,并不能取得年輕人的喜愛。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作為高端餐飲企業,全聚德也不斷嘗試轉型和改變,試圖找到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利潤增長點。
公開資料顯示,全聚德做過引入外部資本、烤鴨外賣和兼并收購等嘗試,但都不盡如人意。
早在2014年7月,全聚德通過定增引入IDG資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IDG”),交易完成后,IDG將成為全聚德二股東,占股5.78%。
然而,今年2月,全聚德發布公告稱收到股東IDG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計劃在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所持約181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比例5.87%)。
換言之,IDG打算清倉減持全聚德股票!
而在全聚德4月3日舉行的2017年業績交流會上,全聚德董事長邢穎回應二股東IDG減持時表示,此次減持是IDG根據其自身資金需要進行的。
2015年,全聚德與重慶狂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小鴨哥”烤鴨外賣品牌在重慶當地實驗性推廣,樹立了“小鴨哥”品牌形象,是全聚德對“互聯網+”戰略的實施。2016年4月,試運營了半年多的“小鴨哥”正式在北京上線。
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4月鴨哥科技已停業,至于具體的原因,全聚德方面并未詳細透露。
而業內人士認為,全聚德烤鴨外賣價格與堂食相差不多,再加上烤鴨非高頻餐品以及其他外賣平臺的競爭等因素,是“小鴨哥”沒有開展起來的原因。
在2017年3月,全聚德還發布公告,擬以現金收購北京湯城小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稱“湯城小廚”)。
公開資料顯示,湯城小廚是一家主打廣式湯品以及粵式小炒的休閑餐飲企業,面向中端大眾消費者群體。全聚德此次收購湯城小廚,被外界視為是在休閑餐飲上尋求新的發展。
然而,在同年8月,全聚德發布公告稱,由于交易的復雜性以及推進的不確定性,全聚德對湯城小廚的收購,不能在約定日期內完成正式收購協議的簽署,本次收購事項終止。全聚德擴張之路又突然戛然而止!
作為擁有154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全聚德何時可以擺脫業績發展困境,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還需要等待!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