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類人工關節行業發展現狀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意識改變、醫療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以及精密加工技術的飛躍,全球骨科發展動力十足,目前全球每年接受人工關節手術的患者超過80萬人,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人工關節行業發展概況
國際海外人工關節大公司從20世紀90年代陸續進入中國,搶占市場的同時,對于國內臨床手術技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以及國內關節設計理念的提高、縮小與國外產品的差距有非常大的促進和幫助。各大醫院和大部分基層醫院使用國產人工關節假體和配套器械工具都能做好膝髖關節的初次置換。手術量增長速度也非常快。從銷售額來對比,進口關節雖然占有超過60% 的市場份額,但是從人工關節置換的使用數量來看,進口關節和國產關節已經基本平分秋色。說明國產產品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經被廣大的醫生和患者所接受。因此客觀上說國際產品競爭帶動了國產人工關節企業的發展。此外,近年來發生的并購浪潮,給國內人工關節企業帶來風險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國內市場中,在2000~至2009年10年間,骨科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和產業規模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8%,經過近15年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的骨科醫療器械產業初步建立了品類齊全、產業鏈比較完善、有一定市場規模和成熟商業模式的體系。國產產品基本能覆蓋各類的骨外科疾病,在關節、脊柱、創傷醫療器械的金屬材料為主的領域都能滿足臨床的需求。
我國人工關節發展市場
2006年中國三大塊骨科材料的市場總規模達到27.2億人民幣,2008年達到40.7億人民幣,2009年則為49.6億人民幣,近10年來中國骨科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都超過16.2%,遠遠高于國際市場9%的增長率。我國人工關節進出口近五年一直保持雙位數的增長態勢。2013年人工關節進出口總額3.49億美元,同比增長17.15%。其中,出口額9124.49萬美元,同比降低5.26%;進口額2.58億美元,同比增長27.85%,雖然貿易逆差1.67億美元,但同比縮減58.07%。2014年上半年,人工關節進出口額2.09億美元,同比增長28.72%。其中,出口4747.07萬美元,同比增長15.64%;進口1.61億美元,同比增長33.15%,貿易逆差1.14億美元,同比縮減42.11%。貿易逆差的縮減從側面反映我國人工關節的發展正在穩步上升。市場中,國產關節僅占到國內市場份額的35.3%,同時國產人工關節附加值大多較低,高端產品還需要依靠進口,其價格往往是國內同類產品的2~3倍,他們以其先進的產品技術和管理經驗及成熟的商業模式,瓜分了我國、及全球人工關節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人工關節、骨科全球銷售收入的60%來自源于美國,全球人工關節、骨科銷售收入的80%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而這些地區僅占全球20%的人口。這些銷售又多集中在跨國公司中,這幾大跨國公司的銷售占全球市場份額的95%(2011年全球人工關節138億美元的市場被世界上Zimmer,DePuy,Stryker,Smith&Nephew,Biomet,WrightMedica,AesculapandTornier八個大公司所壟斷),大多是美國公司。跨國公司近年來加強收購,在人工關節市場中的壟斷地位更是堅不可搖。如2014年Zimmer以134億美元收購Biomet,鞏固了Zimmer作為世界最大骨科公司的地位。
人工關節市場行業發展特點
規模雖小,潛力巨大。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人口增長快、醫療保健的出增持續長等是發展
主要的需求因素,同時高植入率將是有效推動人工關節需求的主要驅動力。據Forst&Sullivan估計,骨植入率方面,美國人工關節植入率是中國的108倍,預計2020年人我國工關節的植入率將提高到0.9%。
跨國公司備受三甲醫院青睞,占據國內絕大多數市場。
大型跨國公司人工關節產品占領了北京、上海等最核心的三甲醫院,國產產品的市場份額處于弱勢地位,我國國產關節僅占到35.3%的市場份額。外資品牌如辛迪斯在中國市場上占到24.1%的市場份額。同時,國內的骨科材料還未真正走到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偏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仿制較多,產業并不集中。我國人工關節研發及專利申請逐步加強并加大對新材料的開發及應用。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