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產業鏈的現狀
任何行業的持續發展需要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作為支撐。建國之初的經濟發展目標之一就是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從一五計劃開始興建的數百個骨干企業和若干工業基地及工業中心,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建國初期工業產業鏈的空白,完整的工業體系為中國工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條件,為后來全球制造業強國誕生奠定了基礎。完善的產業鏈和配套產業的重要作用在很多工業國、產業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都得到了印證。那么,中國的文旅產業鏈完整嗎?
國內文旅行業可能還沒有形成這條完整的產業鏈。目前文旅產業鏈是不完整的,供給短板多,核心是業態缺失和運營低效。
產業鏈配套不完善,沒有供應商,方案無法落地。設計方給出了漂亮的方案,游客動線、功能區塊都畫的非常漂亮,文化的挖掘、解讀也都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但是在落實上,就顯得力不從心,阻力非常多,能夠承載設計師理念的供應商非常少。所以設計師路演時往往強調消費升級,在運營時往往打回原形。
完成從抽象到具象、從產品到商品,是建立商業模式、產生商業利益的前提條件。這個過程中,其他產品一樣,不論芯片、手機、汽車,還是電影、圖書、音樂,都需要借助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才能實現工業化生產,旅游產品相同。
產品的持續發展同樣需要健全的產業鏈,產業鏈任何環節上短板的存在,都會遏制產品端的升級,而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升級和創新將促使最終產品的升級換代。旅游產品的更新乏力,是產業鏈不健全的表現。
產業鏈主要解決的是分工和效率問題,現在的商業條件下,沒有分工就沒有實現。
2. 產業鏈上的邊緣化
旅游產業鏈上存在的邊緣化主要有兩個表現:
一是地產模式主導的投資模式下,文旅項目本身被邊緣化。
國內目的地建設投資,大量是表外玩法,旅游+地產的模式使得文旅投資成為噱頭。通過文旅項目低成本(財務成本或時間成本)獲得土地使用權,目的地投資本身或許不產生利潤,核心利潤由地產業務帶來,變現環節體現在文旅項目財務報表之外。
很多項目文旅元素的存在意義,其概念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其方案價值大于落地價值。
二是文旅項目盈利模式是稟賦主導的,這種運營思路的路徑依賴導致產業鏈上的配套環節被邊緣化。
歷數全國的旅游上市公司,綜合起來細分業務合計接近100項。從毛利率來看,資源端業務享有極高毛利率,如目的地運營類的景區運營、景區客運等。從貢獻占比來看,“圈地收錢”模式也是最大的利潤來源。
資源端享有優質旅游資產帶來的高毛利,但運營迭代速度慢,持續的低資本支出,導致復合業態、衍生業態、配套業態都處于薄弱狀態。
3. 資本壓抑現象
從收益角度來看,純文旅項目的投資收益情況不太讓人興奮,估值中樞偏低和流動性偏弱,制約了資本參與文旅產業鏈的積極性。
從頭部項目來看,臨近幾年通過IPO退出的文旅項目年化收益率一級市場橫向對比不高。而且,近幾年僅有兩個IPO退出的案例,頭部項目的背后,是大量退出難度很大的項目,所以如果整體看平均水平,收益率不高。
估值方面,目的地的穩定性強,現金流價值突出,成長性特征不強,具體項目的超額收益一般不顯著。彈性影響了投資人能夠享受到的溢價水平,因此估值中樞不高。同時,這類項目的投資周期長、流動性差,這些抬高了項目的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
產權確權、稅務、物價等諸多環節對于目的地類資產不算友好,也是這類項目常遇到的痛點。
資本層面的觀望對旅游產業鏈的完善有一定影響,作為承載產業鏈的主要載體,目的地領域的資本介入方面,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從而制約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和衍生。缺少資本要素的助推,其他生產要素的進入速度表現的較為緩慢,勞動力、技術等方面的迭代常表現出明顯的滯后。
除了邊緣化問題和資本壓抑現象,影響產業鏈完整度的,還有以下因素:
對于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偏見。目的地資源是中國國有企業密度最大的行業區域,業態提供方往往是小微企業,而這個行業創意創新往往集中在小微企業,二者在融合的過程中,小微企業往往受到排斥,創業企業不能達到國企對于投資標的、合作伙伴設立的所謂風控標準。
資金流向中小企業的難度較大。
規劃方、運營方、投資方、資源方的環節割裂。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