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醫藥是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海洋生物醫藥是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隨著海洋、化學、生物、醫藥等學科的基礎研究不斷發展,海洋裝備技術不斷升級,海洋生物醫藥進入了深度規模化開發的階段。業內表示,海洋生物是治療疑難雜癥的新希望,因此加強海洋生物醫藥開發意義重大。
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海洋生物醫藥發展進程的加快,國內醫藥需求的擴大以及對藥品質量要求的提高,我國海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不斷增加。據整理的數據看出,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從2010年67億元增長到2017年385億元,年均增長幅度超過67%。為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如今我國在多項規劃中對其發展提出目標,同時進行政策上的鼓勵支持。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年增加值雖然不斷擴大,市場規模越來越龐大,但我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技術水平整體較低,與美國、瑞士、法國相比差距明顯。
為發揮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更廣闊的前景,我國還需要在高起點謀劃布局,前瞻遠景,占領人才與技術的高地。要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通過人才提高技術創新,從而產生于保持核心競爭力,打造一個完善的產業體系。
現存問題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但受海洋開發技術和海洋生物醫藥技術的限制,許多海洋天然產物的潛在藥物價值還不為我們所知,同時由于海洋藥物生產流程復雜,研發、測試、臨床等研究階段時間周期較長,產業的發展規模仍然較小,并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如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知識產權保護滯后等,都需要逐步去解決。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仍存在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海洋經濟有望成為新的增長極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的戰略部署,對“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海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空間,是孕育新產業、引領新增長的重要領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壯大海洋經濟,不僅是破除資源瓶頸、加快動能轉換的迫切需要,也是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途徑。
國家海洋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經濟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高達60%,對外貿易運輸量的90%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世界航運市場19%的大宗貨物運往我國,22%的出口集裝箱來自中國。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已是高度依賴海洋的開放型經濟,而且這種經濟形態將長期存在,并不斷深化。
按照《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將是貫穿“十三五”時期海洋發展的主旋律。“海洋強國”具體到經濟領域,一是要著力提升海洋經濟實力,不斷提高我國海洋經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二是要統籌陸海,以海洋經濟發展引領沿海地區經濟水平再上新臺階,從而進一步發揮這一區域在全國經濟平穩增長中的“領頭羊”、“排頭兵”和“穩定器”作用。
與此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是對海洋經濟提質增效、拓展空間的基本要求。只有把生態環境搞好了,濱海旅游業、海洋漁業等才有加快發展的基本條件;只有與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實現綠色發展,各類海洋產業才有發展的載體和壯大的可能性;在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可持續和生態文明的大環境中,只有強化生態環境約束,我國各類海洋產業才有提質增效的動力和向外拓展的可能性。
海洋生物醫藥是引領性、戰略性于新興產業,是世界各國發展海洋經濟重點培育的新動能,企業需要長期的投入和付出。長期穩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十分重要。我國需要促成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有效銜接,從更深層次、更廣層面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協調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