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被寄予厚望 科技巨頭們展開廝殺
提到量子計算,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神秘。其實用學術說法來解釋量子計算就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與傳統計算機相比,量子計算機往往能夠達到驚人的計算能力。
而今物理學家們一直在努力開發量子計算機,并希望量子計算機發揮其量子力學效能。很多以前在以前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模擬化學催化劑、建立超級復雜系統的模型、破解加密密碼等等,有了量子計算機都將可以實現。
在量子計算機中,基本信息單位是量子比特,使用量子算法來進行數據操作,運算對象是量子比特序列。所不同的是,量子比特序列不但可以處于各種正交態的疊加態上,而且還可以處于糾纏態上。這些特殊的量子態,不僅提供了量子并行計算的可能,而且還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性質。
數字化轉型推動新經濟的發展,而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業務和技術。提高運算速度,加速應用交付時間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之一。基于經典計算模型的IT基礎設施不斷改進技術來適應這一需求:異構計算、加速卡、IoT融合技術和模塊化基礎架構等。盡管進行了一系列優化和改進,在面對大量、非結構化、不斷變化的數據集的計算和數據處理時,經典計算模型仍然遇到了瓶頸。
量子計算機不同于基于晶體管的二進制邏輯電子計算機。經典計算模式要求將數據編碼成二進制數字(也稱為比特),而量子計算機依賴于基本的量子力學現象,如疊加和糾纏,來對數據進行運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的量子計算機也發展迅速,但研發主要以芯片和硬件為主,相關軟件和材料方面的投入較為缺乏。在電荷量子比特方面的研究,以中國科技大學和中科院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商業化方面,部分云計算廠商和基礎架構廠商也開始了前期的投入。
11月10日,在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的工業峰會上,IBM對外宣布,公司已經構建成功5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處理器的樣機,將使用在下一代的IBM Q系統中。更值得一提的是,IBM年底還將向付費客戶開放20 位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
IBM在官方博客中宣稱,基于20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的相干時間(Coherence time,相干時間,就是信道保持恒定的最大時間差范圍)翻倍,由之前的50微秒到達現在平均相干時間90微秒。而且這臺量子計算計的設計具有可擴展性:基于5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也有相似的表現。
擁有50量子比特的計算機,在計算機科學史上絕對可以成為一個重要里程碑。該領域的研究人員將這一里程碑稱為是“量子霸權”,它可以實施常見超級計算機所不能完成的任務。
多家競爭風氣云涌
除了IBM和谷歌,英特爾公司也在研究量子處理器,并在今年10月份時攜手荷蘭研發合作伙伴Qutech成功測試了17量子比特位處理器。而中國的阿里云也在10月11日在杭州舉行的“云棲大會”上宣布發布量子計算云平臺。各大互聯網科技公司都在爭相扎根量子計算這片領域。
毫不夸張的說,量子計算已經慢慢的開始改變世界,也許下一次技術革命的序幕已經拉開!誰先掌握了技術就是掌握了主動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