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業國民經濟“大動脈”和“先行官”,隨著社會化生產的發展,地位將更加重要
據統計,我國2016年貨物運輸總量440億噸,比上年增長5.7%。貨物運輸周轉量185295億噸公里,增長4.0%。2016年旅客運輸總量192億人次,比上年下降1.2%。旅客運輸周轉量31306億人公里,增長4.1%。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交通線路總長度、各種運輸工具數量都有很大增長,交通干線不斷向內地和邊疆伸展,運網不斷擴大,運輸能力逐步提高,客、貨運輸總量的增長相當迅速。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交通運輸業仍是經濟發展中一個較為突出的薄弱環節。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已經把交通運輸業作為經濟建設的重點。
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五種運輸方式在持技術上、經濟上各有長短,都有適宜的使用范圍。
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交通運輸客運量
2018年上半年,完成營業性客運量89.1億人,同比下降4.5%,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0個百分點。高速公路私家車通行量達39.0億輛、同比增長10.2%。營業性客運中,鐵路客運保持較快增長,完成客運量16.2億人,同比增長8.0%,其中高鐵客運量占比超五成。公路客運降幅有所收窄,完成營業性客運量68.6億人,同比下降7.6%,降幅較一季度收窄0.8個百分點。水路客運規模有所減少,完成客運量1.3億人,同比下降1.4%。民航客運持續快速增長,完成客運量3.0億人,同比增長12.4%。
2、交通運輸貨運量
2018年上半年,完成貨運量232.1億噸,同比增長6.9%,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6個百分點。分方式看,鐵路貨運保持較快增長,完成貨運量19.6億噸,同比增長7.7%,占全社會比重達8.4%,同比有所提高,鐵路大宗物資運輸優勢進一步發揮,煤炭增量占總增量的80%左右。公路貨運保持增長,完成貨運量179.8億噸,同比增長7.7%,高速公路貨車流量增長9.7%。水路貨運增速回升,完成貨運量32.7億噸,同比增長2.5%,增速較一季度回升2.0個百分點。民航貨運穩步增長,完成貨運量356萬噸,同比增長6.4%。快遞業務量持續高速增長,完成業務量220.8億件,同比增長27.5%。
3、港口旅客吞吐量及貨物吞吐量
全年完成客運量2.83億人,比上年增長3.9%,旅客周轉量77.66億人公里,增長7.4%。完成貨運量66.78億噸,增長4.6%,貨物周轉量98611.25億噸公里,增長1.3%。其中,內河運輸完成貨運量37.05億噸、貨物周轉量14948.68億噸公里;沿海運輸完成貨運量22.13億噸、貨物周轉量28578.71億噸公里;遠洋運輸完成貨運量7.60億噸、貨物周轉量55083.86億噸公里。
全國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1.85億人,比上年增長0.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0.87億人,增長5.7%;內河港口完成0.98億人,下降4.1%。全年我國郵輪旅客運輸量243萬人,增長11.6%。
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0.07億噸,比上年增長6.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0.57億噸,增長7.1%;內河港口完成49.50億噸,增長4.3%。
趨勢分析
1.快運業務量的占比將不斷提高
隨著我國未來持續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公路貨運產品的結構也將發生變化。預計未來在公路貨運中大宗貨物、初級產品所占的份額呈下降趨勢,但各類消費品、制造業各類高新技術產品的運輸需求將上升。
2.行業集中度上行,“向西向下”獲政策支持
行業集中度上行、價格競爭趨緩。“向西向下”獲政策支持,農村市場潛力廣闊。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在生產過程中連接各部門的鏈條和紐帶,是一個感應度和帶動度很高的基礎產業,被喻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和“先行官”。近年來,交通運輸建設緊緊抓住擴大內需的歷史性機遇,建網提質,內外暢通,努力構建大交通發展格局,交通運輸事業呈現快速、健康發展勢頭。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