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持,加快云計算技術研發的產業化,市場空間巨大
云計算作為基于互聯網,通過虛擬化方式共享信息資源的信息計算模式,體現了信息技術融合化、網絡化、服務化發展的趨勢。
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說,我國已將云計算列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點領域,并出臺了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措施給予支持。具體措施包括,加快云計算技術研發的產業化,組織開展云計算應用試點示范,著力完善產業發展環境等。
“十二五”時期,工信部將以加快云計算服務產業化為主線,以提高創新能力和信息服務能力,以及創新服務模式為目標,著力推進云計算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形成云計算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和重大產品產業化的能力,加強云計算技術服務標準和安全管理規范體系建設,統籌規范云計算服務中心的發展,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隨著我國云計算產業步入高速發展期,數據處理作為云計算產業的重要一環,市場研究機構IDC的報告指出,2011年,全球被創建和復制的數據總量達1.8ZB,不僅現有數據量的規模幾近于人類已知的物理宇宙中的星辰數量,而且全球信息總量每過兩年,便會增長1倍。這意味著,云計算帶來的海量數據將數據處理這個機遇擺在了市場面前。
為加速推進云計算創新發展,促進云計算與實體經濟融合,為網絡強國、制造強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具體應從四方面推進云計算開源產業發展
一是努力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貫徹落實《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各部門、各地區間的統籌協作,充分發揮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的引領作用,加快培育云計算領域的龍頭骨干企業,規范云計算服務市場,逐步構建形成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
二是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立足產業發展現狀,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積極吸收借鑒開源社區的先進成果和成功經驗,集中優勢資源開展協同攻關,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三是加快推動企業上云。完善支撐配套服務,推動云計算廠商和行業企業加強供需對接,推動信息系統向云平臺遷移,深化普及云計算應用,促進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四是打造云計算環境下安全保障體系。準確把握安全與發展的關系,結合云計算的特點制定完善相關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增強安全技術支撐和服務能力,不斷健全安全防護體系,切實保障云計算環境下信息的安全。
早在9月1日召開的“2018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峰會暨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協同創新工程啟動大會”上,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百萬企業“上云上平臺”服務倡議發布,蘇寧科技、阿里云等16家平臺企業,圍繞“推動各行業工業企業核心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等方面發起聯合倡議,力爭到2020年實現“上云上平臺”企業百萬家,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預計到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規模。據中國電子學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30.8%的國內企業采用了云服務,其中19.8%的企業選擇公有云;而在美國,80%的企業已使用云計算,我國企業上云還處于初步階段,市場潛力大。《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建議關注云計算相關標的用友網絡(600588.SZ)、浪潮信息(000977.SZ)、廣聯達(002410.SZ)和中科曙光(603019.SH)等。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