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裝備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受到國家重點支持
近年來,隨著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內強大的市場需求,航空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良好環境。《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國制造2025》等規劃,為我國航空產業發展指明方向,將推動我國航空工業實現快速發展。
航空裝備從終端用途分類,可分為軍用與民用兩類。兩類裝備對產品性能要求有一定的差別,但在設計制造及技術研發上存在很多的通用性、共享性??v觀航空工業發展歷史,許多新技術、新機型的研發及應用都經歷了“軍轉民”的產業發展過程,呈現出“軍事需求引領產業進步,產業進步帶動民間需求,民用工業反哺軍事工業”的循環過程。
航空裝備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長,帶動效應強,在促進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受到國家重點支持。
航空裝備上游是航空材料、導航通訊系統,下游是通用航空的運營包括飛行培訓、機場設施、氣象服務、航油,再往下延伸還有飛機維修、航材租賃等等。通用航空裝備產業的發展不但將極大地提高中國航空裝備能力,而且還將帶動新材料、電子、通訊、能源、精密制造等一系列相關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據國際航聯統計,航空工業1美元的投入,將拉動60多個相關聯行業8美元的產出。按照航空裝備的下游用途,主要可以分為軍用航空裝備、發展大飛機和支線飛機為主的運輸航空裝備、通用航空裝備。航空裝備下游主要是航空產業、軍用領域及農業領域等。
根據2016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促進通用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我國通航的發展目標是“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以上,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
近年來,隨著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內強大的市場需求,航空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良好環境。自2005年以來,我國相繼發布了一系列規劃、政策法規等,為我國航空產業發展指明方向,推動我國航空工業實現快速發展。中國在發展航空產業的過程中,持續把航空裝備作為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
然而,在航天裝備的規模、性能以及航天產業化發展水平方面,中國與美國、俄羅斯等航天強國還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在深空探測領域差距最大。隨著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太空已成為世界強國爭奪的制高點之一,世界主要航天國家紛紛加快部署實施航天計劃,眾多新興航天國家也積極發展和利用航天技術,世界航天發展可謂方興未艾。
統計數據顯示,在成熟的通用航空產業價值鏈模型中,通航作業占到40%左右,通航制造業占到30%左右,通用航空維修業占到20%左右,飛行培訓占3%左右。如果按照這個模型分析,未來5年,我國通用航空制造業規模將保守估計將達到3000億元。這是一個千億級別的新興市場。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