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驅動和國家提倡為生活污染治理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生活污染越來越重。
隨著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的日漸成熟,城鎮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理處置呈現如下發展趨勢: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處置,以利于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作業市場化、投資多元化,管理規范化,逐步向全過程管理發展。
生活垃圾處理主流從衛生填埋逐步向垃圾焚燒轉移,“十三五”期間,填埋處置比例將持續下降,原生垃圾填埋量將顯著減少垃圾,填埋場將主要作為填埋焚燒殘渣和應急使用。衛生填埋技術作為生活垃圾的最終處置方式,是每個地區必須具備的保障手段。原則上,縣級生活垃圾填埋場剩余庫容應能夠滿足該地區10年以上的垃圾焚燒殘渣及生活垃圾填埋處理要求。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快速發展。2017年新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廠超過50座,與2016年相比,有大幅度增加,也是歷年來建成投入運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最多的一年。
截至2017年年底內地建成并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約303座、總處理能力為30.4萬噸/日,總裝機約為6280MW。其中采用爐排爐的焚燒發電廠有220座,合計處理能力達到22.8萬噸/日,裝機達到4380MW。
2017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發展以爐排爐為主。目前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分布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按照省級排列,江蘇處理能力最大,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數量最多。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內地越來越多的城市選擇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同時,在全國范圍內仍有大量的填埋場,特別是簡易堆場,進入封場階段,填埋工作的重點轉為封場修復和二次污染控制,以及存量垃圾的綜合整治等內容。對于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優先開展水源地等重點區域治理工作;對于滲濾液處理不達標的設施,盡快新建或改造處理設施;對于服役期滿的填埋設施,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規范封場。
以及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底,將建立較為完善的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監管體系。表明未來政府對垃圾填埋過程、二次污染控制、封場修復等環節的監管程度日趨嚴格,特別是加強對衛生填埋場滲濾液、填埋氣體排放和滲漏情況的監測,以及填埋場監測井的管理和維護,促進設施的高效達標運轉。
在社會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嚴格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嚴格化、公開化、法制化的政府監管已成為行業的共識,也是批結鄰避效應和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環保政策驅動和國家對PPP模式的提倡為生活污染治理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逐漸在我國發展成為垃圾處理的主流方式,領先企業紛紛通過并購延伸產業鏈、搶占市場份額并進入細分領域,這將是我國未來垃圾處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