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鹽產品質量普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優極品相對較少
原鹽是燒堿、純堿最主要的原料之一,在無機化工產品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市場需求下降及能源價格對原鹽生產成本約束,都對原鹽生產產生影響。大部分小型原鹽企業處于停產狀態,大、中企業也紛紛降低產量,基本上實行以銷定產的生產策略。原鹽產品質量普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優極品相對較少,而一級品以下質量較多。兩堿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加大了對優質原鹽需求,一方面,原鹽市場供大于求,而另一方面,優質原鹽卻呈呈短期的局面。
我國鹽業資源儲量豐富,2015年全國原鹽產能11,345萬噸,其中:海鹽產能3,900萬噸,較2014年減少1.30%,井礦鹽產能6,255 萬噸,較2014年增長5.90%,湖鹽產能1,190萬噸,較2014年增長4.20%;2015年我國原鹽產量為8,876萬噸,同比減少3.60%;2015年我國原鹽總消費量為9,312 萬噸,同比減少3.9%,其中兩堿用鹽消費量約為7,885萬噸,較2014年同比減少 2.2%,食鹽消費量為934萬噸,較2014年同比減少10.9%,小工業鹽消費量為363 萬噸,較2014年同比減少17%;2015年我國原鹽出口量130萬噸,同比減少19.30%。
近年來,受下游鹽化工行業的景氣程度影響,我國制鹽工業的擴能步伐正在逐步減弱。截至2015年底,全國原鹽產能11,345萬噸,較2014年增加375萬噸,同比增速略有回升;“十二五”期間,我國原鹽產能呈增長趨勢,但近兩年產能增速呈放緩趨勢。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作為鹽行業中利潤貢獻 大的部分,食鹽消費量在保持相對穩定,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對高端品種鹽的需求也在迅速提升,逐漸成為鹽行業新的重要利潤增長點。
工業鹽下游兩堿產業(純堿、氯堿)是原鹽的主要消費方向,目前我國制鹽工業不斷發展,原鹽市場供應主體形成以井礦鹽產量最大,海鹽、湖鹽次之的產業格局。伴隨著各地工業園區的蓬勃發展,以及環保要求的收緊,井礦鹽的產能仍然維持增長趨勢。
未來10年,下游建筑和企業工業復蘇將帶動純堿需求增長近34%,純堿消費量由目前全球5500萬噸/年增長至2023年7300萬噸/年。發達國家由于產業相對成熟,純堿需求增長空間有限,中國、東南亞和南美等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在此輪增長中將保持領先態勢,中國將引領此輪增長,預計2023年前純堿需求年均增速將達到5%。中國市場自身對純堿產品具有廣闊需求空間,此外,臨近東南亞消費市場的區位優勢和純堿產品退稅政策有利于國內純堿企業參與亞洲市場競爭。綜合來看,中國純堿產品長期仍具有廣闊市場需求。
未來發展建議
一是要積極推進市場化運作,加快推動企業兼并重組;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嚴控新增產能,建立健全退出機制,淘汰落后產能及工藝;
三是創造和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生活日化、畜牧、融雪用鹽,增加下游產業的消化能力;
四是采取措施鼓勵制鹽產品和產能、技術裝備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出口轉移;
五是以綠色生產建設為目標,以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指標為手段,實現對產能的動態調控;
六是要綠色安全生產食鹽,將環保、衛生、健康、清潔生產等指標量化、具體化,并且與生產許可證、安全許可證、環保評價緊密結合起來。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