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產業必將呈現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自北京、張家口聯合成功申辦2020年冬奧會以來,我國冰雪運動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據報道,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滑雪場數量增至568個,滑雪人次突破千萬。
2015年,全國滑雪場數量達到568家,相比2014年新增108家,增幅為23.48%;相比2010年增加298家,增幅為110.37%。568家滑雪場分布于全國25個省(市、區),其中,黑龍江省滑雪場數量為120家,居于全國之首。
2015年,全國新增滑雪場總數為108家。按雪場絕對數量排序,到2015年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為:黑龍江、新疆、山東、河北、吉林;按2015年相比2014年新增加的雪場數量排序,山東增加22家位居第一,隨后是河南、山西、陜西,分別為14家、11家及9家,浙江、江蘇和吉林各新增7家滑雪場。
目前,我國冰雪運動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閑為主,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運動培訓和體育旅游等業態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冰雪運動參與和培訓需求旺盛,競賽表演活動日益豐富,冰雪旅游業發展迅猛,冰雪場地建設運營市場化程度較高,冰雪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增長空間大。
盡管潛力巨大、政策大力支持,但是冰雪產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從結構來看,目前冰雪產業大部分收入來源于場館建設等硬件設施,門票、培訓費用收入占比較低。北京市體育局產業處處長鄧旭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5年北京冰雪體育產業的規模約為100億元,其中雪具、雪板以及造雪機、壓雪車等大型機械設備的代理銷售約占到市場的七成左右,雪場的門票銷售以及培訓收入僅占市場規模的三成。
如今在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和2022年冬奧會的雙重利好推動下,我國冰雪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冰雪產業市場規模呈不斷上漲的趨勢。2013-2017年,我國冰雪產業的市場規模從1177億元增長至3976億元,翻了三番。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2018年,中國冰雪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370億元。
受多種因素限制,冰雪運動的普及程度不高。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黃亞玲坦言,冬季項目與夏季項目的普及程度還有一定的差距,這與冬季項目受自然環境、地理環境的限制有關,也與冬奧會起步較晚有關。但她認為,隨著我國申冬奧的成功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限制的壁壘正在逐漸減少,人造旱雪、可拆卸場地等設施正在讓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發展冰雪運動。
隨著2022年冬奧會進入北京時間,世界的目光開始聚焦中國,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更加深入人心,參加冰雪運動已經成為人們冬季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給中國冰雪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幾年,隨著冬奧會緊鑼密鼓的籌備,冰雪產業必將呈現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