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納米材料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與國際先進國家存在著較大差距
納米材料廣義上是三維空間中至少有一維處于納米尺度范圍或者由該尺度范圍的物質為基本結構單元所構成的超精細顆粒材料的總稱。一般認為納米材料應該包括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納米之間,二是材料具有區別常規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學特性。
納米材料大致可分為納米粉末、納米纖維、納米膜、納米塊體等四類。其中納米粉末開發時間最長、技術最為成熟,是生產其他三類產品的基礎。
納米材料及其相應的制取、組合技術已成為21世紀世界科技發展中的主流方向,也是世界各國最主要的研究熱點之一。當前,我國在納米領域發表的SCI論文累計已經躍居全球第一,同時相關專利的申請量累計達20.9萬件,占全球總量的45%。
由于納米材料獨特的性能,在建筑、交通、能源、環境等領域強大需求的驅動下,未來全球納米材料市場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據數據分析,到2020年美國的納米材料市場規模仍將位居第一,約為3.79億美元,亞洲成為第二大需求市場,需求規模約為2.67億美元,各地區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30%。
未來5年,我國納米材料的市場規模同樣將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年均增幅在15%以上,樂觀預測來看,到2020年納米材料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千億元。
近年來,隨著納米材料下游需求的持續拉動,以及納米技術的不斷革新,其需求規模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根據我國各地新材料產業基地的建設情況,在新材料產業基地中,納米材料的產值在新材料產業中占比約為3%-4%。
然而,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的專利統計數據中,即使不計美國自身,我國大陸地區的專利數量也居于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地區之后,說明我國相關產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程度仍然不夠深。
納米材料的發展能夠帶動整個材料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全面支撐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納米材料產業在未來5~10年預計將可為上海市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超過50億元,間接經濟效益超過100億元。
從長遠來說,中國納米材料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與國際先進國家存在著較大差距。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的脫節現象也沒得到很好解決,結合新產品研發的產學研創新機制,在運行和實施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就使中國的納米材料產業缺乏可持續的技術創新支撐。
針對我國納米材料行業存在的問題:
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形成納米材料技術產業鏈和價值鏈,扶植和培育納米材料示范產業,加強同行納米產業的合作,形成整體力量,參與國際競爭。
第二,始終堅持市場為導向,在重視現實和顯性市場的同時,更要重視潛在和隱性的市場,培育高端市場,中國納米產業的商機很可能將從這里孕育而生。
第三,結合國家戰略需求,發展環保、能源和高科技領域需求的納米技術,重視納米技術為主導的新產品的創新,逐步由切入型向主導型過渡。
第四,注意知識產權保護,制定生產專利的策略,要實現孤立專利技術向系列專利技術轉移,專利技術要有一定的覆蓋面。 最后,加強納米產業與科研單位之間的合作,增強納米技術產品創新的后勁和潛力。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