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茶產業持續呈現出量增價升的態勢,但更多的是在茶產業的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上
白茶,無疑是近年來茶行業最強勁的增長點。白茶品飲熱潮正在舉國上下持續蔓延,喝白茶已成茶友圈新時尚。資料顯示,商品形態的白茶1772年誕生于福建的建陽漳墩,是傳統的外銷茶,至今已有200多年外銷歷史,轉向國內市場十多年來,相當一段時間也是以外銷為主,直到2011年,白茶才真正進入國內消費者視野。
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的白茶,屬微發酵茶,其品質特點是傳統白茶滿披白毫、湯色杏黃清淡、味鮮醇、有毫香,可陳放。白茶因獨特的健康價值及可陳放的特點而受到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青睞,產銷星與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2013-2016年,全國白茶年產量連續四年保持了15%左右的增幅,但是由于初期基數低,因此截止至2016年末,白茶在全國茶葉總產量中的占比仍只接近1%。
消費反饋
消費品種。從近三年的銷量情況來看,白茶市場的品種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低檔價位的散貨貢眉、壽眉所占比例逐漸減少,高品質的牡丹和銀針開始走俏。特別是一些品牌企業的白毫銀針受到市場追捧,成為了白茶的形象標桿。老白茶也是備受市場關注的產品。自2007年福鼎白茶“正名”開始,不少產銷企業開始有意識的貯存白茶,從2016年開始,貯存在十年左右的白茶已經悄然涌入市場,7-8年左右白茶更是為市場老白茶的主流。
消費人群。據調查,白茶消費者的年齡集中在30-50歲,階層為大中城市的白領階層及中年成功人士。其主要原因,一是白茶的保健功效被中年消費者所接受和認可,二是白茶所具有的保值增值特點適合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中年人群投資。值得欣喜的是,隨著基于產品自身功能與衍生品的推廣宣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關注白茶,成為未來的潛在客戶。
近三年來,中國白茶產業持續呈現出量增價升的態勢。特別是一些品牌白茶連年調價,且增幅保持在20-40%不等。近年來,白茶消費在國際上漸成時尚,尤其在歐盟、北美、日本市場需求星日漸增大,供不應求,且價格比港澳及東南亞市場價高出50%以上。
白茶大品類日漸成型,繼而導致產業格局之變,前兩年已顯現出一些跡象,到了2018年則正式落地成為現實,其背后的推動力量,主要是相關茶葉產區的發展和外部資本的介入。白茶作為目前茶行業最強勁的增長點,本身帶有明顯的金融屬性,自然是資本市場長期看好的領域。
茶行業雖已迎來“黃金時代”,但更多的困惑、難題接踵而至,中國茶產業的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要善于科技創新,不斷增強科技競爭力,更在穩定茶葉品質、提高生產產能上,得到了質的飛躍。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