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人均珍珠消費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珍珠是貝類或蚌類軟體動物,受外來物侵入刺激后,由內分泌作用而產生出珍珠質,層層包裹外來物,從而形成了含碳酸鈣的有機顆粒,寄生于貝類或蚌類的體內,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珍珠”。
根據2010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的《珠寶玉石及貴金屬產品分類與代碼》(GB/T25071-2010)、《珠寶玉石名稱》(GB/T16552-2017),珠寶玉石是對天然珠寶玉石和人工寶石的統稱,簡稱寶石。其中,珍珠屬于天然寶石。
近年來,得益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國珠寶行業發展迅速。201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2%;珠寶市場銷售額6,000億元,同比增長10%。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珠寶業14家零售類上市公司共營收517.12億元,同比增長23.77%;利潤總和為56.69億元,同比增長5.15%。
雖然自2003年開始至今,我國人均珠寶的消費金額提高了3倍,但仍不及美國人均消費金額的三分之一,而女性擁有珠寶的數量甚至不及泰國、馬來西亞。且主要消費都是用于婚慶方面約占70%~80%,用于金融投資或收藏方面的比例很少約占20%~30%。
2017年我國珠寶首飾行業的銷售額約為6000億元,其中珍珠類珠寶首飾銷售額約占3%,為180億元左右,從發展趨勢和市場成熟度來看,珍珠飾品在整個珠寶產業的占比應達到4~5%才更加合理,珍珠市場還將迎來一個較大的發展機遇期。這是因為珍珠產業在珠寶首飾行業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擁有從養殖,加工,貿易的全產業鏈,與貴金屬、自然資源類寶玉石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此類珠寶的原材料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其品位、含量幾乎都是不可預知的。
而珠寶的制作、加工與礦藏的挖掘、開采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產業類型。這是因為珍珠產業在珠寶首飾行業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擁有從養殖,加工,貿易的全產業鏈,與貴金屬、自然資源類寶玉石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此類珠寶的原材料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其品位、含量幾乎都是不可預知的。而珠寶的制作、加工與礦藏的挖掘、開采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產業類型。但是珍珠產業卻不同,從珍珠的養殖、培育階段,就可以知道珍珠的品種、質量、產量,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其資源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所以,珍珠類珠寶從原材料的養殖、加工到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可以進行定量、定性的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對整個珍珠產業的發展是有益的。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商品意識得到加強,一批珍珠貿易市場及珍珠商應運而生,并且民營珍珠企業發展迅速。近年來,我國珍珠生產技術趨向成熟,產量持續保持世界首位。雖然我國的珠寶消費市場呈現出可喜的增長幅度,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