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軸承出口市場的占有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巨大市場
軸承是承載軸的零件,被稱為“機械的關節”,是現代機械設備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礎零部件。軸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旋轉軸或其它運動體,引導轉動運動或移動運動并承受由軸或軸上零件傳遞而來的載荷。
現代工業意義上的軸承產業興起于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伴隨航空航天、核能工業、電子計算機、光電磁儀器、精密機械等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軸承工業進入一個全面革新時期,制造技術迅速發展,品種、軸承精度、性能、壽命日益成熟完善。
20世紀60年代以前,軸承工業主要被歐美國家所壟斷。20世紀 60年代以后,日本在微、小型軸承領域已逐步取代了歐美國家的壟斷地位。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我國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微、小型軸承領域,中國軸承企業開始與國外企業全面競爭。
2017年,我國軸承行業整體呈現中高速增長,全年軸承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788億元(約合265億美元),同比增長10.2%,其中軸承收入1240億元(約合184億美元),同比增長10.7%。
雖然總體勢態向好,但隨著如今全球經濟化和一體化的演進,軸承行業也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其中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的加速減短、產品需求的高度定制化以及全球不同市場競爭加劇等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軸承行業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工作效率、可靠性和精度
從目前我國軸承行業產品結構來看,技術含量較低的普通軸承生產能力已較為充足;而高精度、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軸承,具有特殊性、能滿足特殊工作條件的自潤滑軸承,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有較大發展空間。從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來看,我國每年仍需大量進口高端軸承。
二、實現高柔性大規模生產,追求更好的質量
現代軸承行業的制造生產,特別是中小型軸承的制造生產,其產品基本上具有少品種大批量的特點。因此,此類大批量軸承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很高,生產效率和設備利用率也很高。但只能加工生產線設計時對應的一種或幾種非常相似的產品。隨著如今產品的高速更新換代,客戶需求的不斷精細甚至定制,市場對多品種小批量軸承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情況,這種“剛性”或低柔性的生產線要么無能為力,要么調整成本過高。因此,提升生產線的柔性,并保持大規模生產一樣的低成本——即高柔性大規模生產是未來軸承智能制造的一個重要挑戰。
三、根據細分市場的專業化分工進一步體現
滑動軸承特別是自潤滑軸承因其用途不同,存在多品種和多規格產品。不同種類的滑動軸承對熱處理水平、車加工精度、表面處理方式、生產裝置自動化程度以及制造工藝等要求不同,因此現有的滑動軸承企業基本專注某一專門領域或細分市場。
十九大以后,振興制造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是軸承行業面臨的重要任務。這對軸承行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提升我國軸承產品質量和品牌知名度,加大軸承出口市場的占有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巨大市場。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