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的需求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行業發展前景可觀
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又稱“生物醫學材料、生物醫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指用以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機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材料,即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復、理療康復、診斷、治療疾患,而對人體組織不會產生不良影響的材料,其制品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和科研。
生物材料行業是建立在生物材料技術基礎之上,開發生產生物材料產品,并形成的具有同一屬性的企業的集合,包括生物材料及其相關產品和技術裝備,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時間早,國內居民生活水平高,對醫療器械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要求較高,生物材料具有機械材料所沒有的性能,市場需求的增長穩定。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需求持續快速增長。
伴隨著臨床應用的成功,生物醫用材料及其制品產業已經形成,它是整個醫療器械產業的基礎,行業發展速度較快。
目前中國高技術生物材料絕大部分依賴進口,且價格非常高昂。因此為了加快生物材料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促進政策,主要包括:《國家“十三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出,將生物材料技術及相關產品列為重點發展領域,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間重點突破生物醫用材料及器械的優化設計和評測等關鍵技術。
《“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提出,提升生物技術原創性水平、打造生物技術創新平臺、強化生物技術產業化,到2020年,生物技術產業在GDP中的比重超4%,實現生物技術領域整體“并跑”、部分“領跑”。
《“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則明確提出,加速新材料技術應用,針對心臟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等臨床治療需求,繼續加快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可降解血管支架、人工瓣膜、骨及周圍神經等修復材料、人工關節、人工角膜、人工晶體、人工耳蝸等植(介)入醫療器械新產品的創新和產業化。針對器官修復等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推動生物技術與材料技術的融合,加速仿生醫學、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推進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在植(介)入新產品中應用。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對于自身的醫療保健意識也隨之上升。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呈現出逐年快速增長態勢。2010年中國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為326元,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為871.8元,2016年分別上升至929元和1631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11.0%和19.1%,高于國民經濟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收入和醫療保健支出的快速上升,反映了我國居民對于醫療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上升,有力于推動生物材料的發展。
我國處于人口老齡化的初期,與國外發達國家進程差別大,未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增大對醫療的需求,特別是對生物材料的需求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行業發展前景可觀。
生物醫用材料涉及億萬人的健康,是保障人類健康的必需品。生物醫用材料的應用不僅挽救了數以千萬計人的生命,使疾病得以早期發現和有效治療,并顯著降低了重大疾病的死亡率。而且對于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和提高生活質量,同樣具有重要的民用價值和社會意義。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