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風促使體育小鎮成為投資的“新風口”
2019年09月02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指出穩步推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使體育小鎮有可能成為投資的“新風口”。目前,體育小鎮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體育小鎮,需要邁過四道門檻。
為加快邁向體育強國,一系列政策“禮包”持續落地,包括明確體育產業項目的必要用地,建立運動休閑小鎮的樣本等,都可能成為投資的新風口。
體育小鎮成發展新動能
今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簡稱《綱要》)。《綱要》指出,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納入各級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考慮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體育用地需求,建立社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配建標準和評價制度。研究完善建設用地標準,在國家土地政策允許范圍內,保障重要公益性體育設施和體育產業設施、項目必要用地,并依法依規辦理用地手續。保障重要公益性體育設施和體育產業設施、項目必要用地。
將體育場地建設與各類建設相結合,加大體育場所與生活場景的融合,讓“體育”滲透到生活、商業、娛樂的各個方面,擴大體育消費,借此壯大體育產業。對此,《綱要》指出,加強城市綠道、健身步道、自行車道、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健身公園、社區文體廣場以及足球、冰雪運動等場地設施建設,與住宅、商業、文化、娛樂等建設項目綜合開發和改造相結合,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場所、地下空間、公園綠地、建筑屋頂、權屬單位物業附屬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綱要》還提出,要緊密結合美麗宜居鄉村、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鼓勵創建休閑健身區、功能區和田園景區,探索發展鄉村健身休閑產業和建設運動休閑特色鄉村。穩步推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開展定期測評,實行動態調整,打造10個具有示范意義的小鎮樣板。
“要使得體育產業的發展獲得用地支持,這對于已經布局文旅產業和體育產業的企業來說意義是很大的。”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點評稱。
實際上,國家政策層面早已顯現出對體育產業的支持意圖。早在2014年10月,國務院46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首次將體育產業發展定位為國家戰略,并強調了體育的經濟功能,這一政策吹響了體育產業迅猛發展的號角。
2017年5月9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下發《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到2020年,在全國扶持建設一批體育特征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產業集聚融合、生態環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2017年8月10日,體育總局通過對有關直屬單位和中國足球協會推薦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申報項目進行篩選,公布了首批96個體育特色小鎮試點名單。其中北京、湖北和河北入選數量最多,各有6個項目;山東、湖南以及廣東各有5個項目入選特色小鎮試點項目;上海、江蘇、廣西、重慶、四川、云南分別有4個項目入選。
政策暖風一再吹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體育小鎮可加強城市有機更新,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因此,發展體育小鎮,已成各地政府推動經濟發展重點考慮的政策選項和手段之一。
以江蘇為例,2016年9月,江蘇省發布《關于開展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0年江蘇共培育20個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在此基礎上,同年11月,儀征市棗林灣生態園、淮安市淮安區施河鎮、昆山市錦溪鎮等江蘇省首批八個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公布。
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和運營,各地的體育小鎮發展不一。2018年12月10日,2018年度最佳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評選首批入圍名單公布,其中上榜的體育小鎮有8個。而浙江省的莫干山小鎮、柯橋酷玩小鎮、浙江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和浙江萊茵達女子足球俱樂部培訓基地均上榜,浙江省的數量占全部體育小鎮的50%。
發展體育小鎮亟需邁過四道門檻
不過,在劉力看來,由于體育小鎮不同于其他特色小鎮,因體育產業的特殊性,無法套用傳統地產開發思路。目前,市場上普遍缺成熟經驗,少參考模式,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因此,發展體育小鎮,需要邁過四道門檻。
1、門檻之一在于資源聚集
體育小鎮必須集聚體育資源,但目前優質體育資源幾乎都在體制內,包括人才隊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行業最優秀人才都在體制內,而民間可獲得的優質體育資源有限。基于此,體育資源集聚的門檻實際上是制度門檻,必須靠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才能整合體制內資源。而體育小鎮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缺乏資源協調整合機制,只有通過管理機制創新,整合上層資源,才能協調部門與土地,匯聚政策,為小鎮建設開拓空間。
2、發展體育小鎮門檻之二在于環境條件
小鎮環境條件必須滿足運動與健康兩方面需求。體育小鎮應具備強身、休閑和療養功能。運動健康、慢病療養、運動矯正與運動康復都可以成為體育小鎮的主要健康產業,因此需具備三方面環境條件:體育運動環境,健康環境,健康服務。運動健康市場巨大,在劉力看來,運動矯正與運動康復將成為體育健康小鎮未來的重點方向。
3、第三大門檻在于消費支撐
劉力指出,體育小鎮需要足夠的消費人口支撐,體育小鎮的挑戰就是通過產業升級把人留住。“消費人口門檻,其實是產品創新門檻,創新體驗是用戶黏性的來源,體育小鎮策略就是以供給側(體育服務環境)的產品創新,從而激活市場需求。”
4、發展體育小鎮的第四大門檻在于市場主體
此外,劉力還指出,發展體育小鎮的第四大門檻在于市場主體,目前,體育小鎮的投資運營缺少有綜合能力的市場主體,“市場上有投資建設能力的大企業,多沒有體育產業經驗,而體育產業多數業態都很難盈利,但運動項目拉動的旅游消費、培訓與課外活動消費、文化產品消費、周邊產品消費,遠遠大于體育運動本身消費。因此體育小鎮必須跨界融合,共生發展。”
劉力認為,體育特色小鎮,不是體育場館群,不是奧運村,不應僅僅堆積體育設施與比賽項目。體育特色小鎮一定要跨界融合,要做“體育+”,這才是未來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方向。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