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銷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一、全球及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銷情況分析
1、全球工業機器人產銷情況
202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有望恢復溫和增長,預計2019-2021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CAGR為1.85%。預計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同比下滑0.24%,2020年及2021年有望恢復低速增長,增速分別為11.64%和10.64%。
2009-2021E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9-2021E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銷情況
2019Q4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結束13個月的同比下滑,數據出現改善跡象。2018年下半年以來,受貿易摩擦、宏觀經濟承壓、汽車及電子等下游產業景氣度下行多重因素影響,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景氣度有所減弱,產量自2018
年9月開始出現同比負增長。進入2019Q4行業產量數據明顯改善,2019年10月當月增速同比轉正達1.7%,11、12月增速分別提升至4.3%、15.3%,呈現加速增長趨勢。
中國工業機器人月度產量增速變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龐大的制造業體量孕育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工業機器人密度卻仍明顯低于全球其他制造強國。雖然中國工業自動化行業規模呈現較快增長趨勢,但生產制造業中自動化率仍低于歐美發達國家。自動化生產的單元產品(機器人)是衡量一個國家自動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中國自2013年開始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2018年中國銷量達15.4萬臺,占全球比重達36%。但是,按照機器人使用密度(平均每萬名制造業工人所使用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為標準,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為140臺/萬人,雖然已經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但仍然遠低于美國(217臺/萬人)、德國(338臺/萬人)、韓國(774臺/萬人)、日本(327臺/萬人)等制造業強國。
2018年全球及部分經濟體工業機器人銷量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速自2019年10月起同比轉正。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3.5萬臺/-1.4%,大幅低于2018年10月的預期(同比增長15~20%)。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自2018年9月起經歷長達13個月的負增長,2019年10月,國內工業機器人單月產量增速回正,同比增長2%,2019年全年共計生產工業機器人18.7萬臺/-6.1%。
2010-2018年全球及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yoy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月度產量同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龐大的制造業體量孕育廣闊需求,2013年以來中國始終穩居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36%,超過北美、日本、韓國占比之和,中長期具備較大發展潛力。
2014-2018年主要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銷量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情況分析
新興產業有望提振工業機器人需求復蘇。汽車、3C、家電、金屬加工、塑料加工與食品煙草飲料行業是我國最早應用工業機器人的傳統領域,2018年占工業機器人分行業銷量的75%以上,其中汽車與3C家電行業2016-2018年占比均超過半數,是機器人產業核心收入來源。近年來倉儲物流、半導體、光伏、鋰電等新興行業自動化趨勢加速,應用占比從2016年的17%增長至2018年的22%,2020年新興行業機器人應用占比有望繼續擴大,應用領域的多元化拓展與產品技術的升級或為行業創造新機遇。
2016-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下游應用占比及2018年其他類詳細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汽車行業目前仍是國內工業機器人最主要的下游應用,隨著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和轉型的不斷深化,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將有望更深入衍射到3C、半導體、新能源、物流倉儲等領域,需求更加多元化。汽車制造行業生產程序相對標準化,工業機器人應用發展較早,技術成熟,自動化程度較高。消費電子行業的自動化模式與汽車行業類似,均可在產品零部件生產和整裝等環節進行自動化生產,但消費電子行業目前除了個別廠商外,自動化滲透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自動化升級的空間仍然廣闊。對比2010、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結構可以發現,汽車行業均位居第一應用領域,但占比由50%下降到35%,3C需求由13%擴張到23%,除金屬加工以外的其他行業占比由27%提升至32%,行業總體容量增長的同時需求分布呈逐漸多元化的趨勢。
201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需求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需求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工業機器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轉機: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正在加強技術研發,市場份額向龍頭集中
對比2010-2015年時期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歷史,未來5年將出現更有利于龍頭企業發展的重要變化:國產機器人企業逐步加強技術研發及創新實力,國內外技術差距在逐漸縮小。我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研究主體早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但隨著我國機器人市場不斷擴大,部分企業以下游的系統集成作為切入點,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逐步開展中上游的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國內外技術差距不斷縮小。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由外資主導,但國產品牌已逐步崛起,市場份額向龍頭集中。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上“四大家族”的份額占到57.4%,國產自主品牌占32.83%。國產自主品牌中較大的9個企業占到整體自主品牌的48%。市場份額相對較為集中,主要系龍頭企業有加大研發及并購的能力以提升公司產品的壁壘,從而獲得更高的回報以持續創新,此良性循環有望使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中國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研發體系漸趨完整,部分龍頭企業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技術突破。我國已在逐步實現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在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市場上,部分本土企業已占有一席之地,如匯川技術、埃斯頓(TRIO)、綠地諧波、雙環傳動等企業通過自研或收購,已實現較快的技術進步。
2、未來趨勢:中國有望在新一輪產業機遇期中誕生世界級機器人企業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未來的主要趨勢包括:
1)國內市場份額會進一步集中,集成領域有望誕生出大型企業,進而推動研發的可持續增長。盈利能力強、收入規模大的企業能有加大研發及并購的能力以提升公司產品的壁壘,從而獲得更高的回報以持續創新,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企業有望逐步做大做強,并實現研發的可持續增長。我國目前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的優勢環節在系統集成,而系統集成屬于下游“銷售”及“品牌、服務、循環”環節,增加值相對較高,有望為企業帶來較為豐厚的回報,因此龍頭系統集成商符合盈利能力強、收入規模大的特點,具備進入良性循環并做大做強的基礎,系統集成環節有望誕生大型企業。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在1992年提出制造業“微笑曲線”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5G護航,工業機器人企業有望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打造全流程閉環數據傳輸分析系統,提升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效率。5G技術的普及,有望賦予機器人更加完善的交互能力,更強大的分析和數據處理能力,極大的優化了機器人的性能。通過5G提供的低時延+高穩定性的數據流傳輸,系統可以精確分析到每一臺機器人主機,如安川電機的i3-mechatronics,ABB的ABBAbility,發那科的SmartLINK等。通過監控系統對機器人各項歷史數據的分析及學習,對實時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實現局部故障預警,機械壽命分析等功能,可幫助客戶提前排查生產中的各項問題,有效提升生產效率。與此同時,將客戶處的機器人運轉數據返回至企業,用于新一代機器人的技術研發與更新,實現數據的全流程閉環。與工業物聯網的融合,有望提升企業在價值鏈中的增加值,提升企業經營的回報率。
3)協作機器人需求有望快速擴張,或是本土企業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人力成本的上升導致3C、醫藥、食品、物流等更多行業開始尋求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但這些新興行業的特點是產品種類眾多、體積普遍不大、對操作人員的靈活度/柔性要求高,傳統機器人很難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給出性能滿意的解決方案。為滿足人機協作、人機交互的需求,并充分結合機器人與人工操作的優勢,協作機器人需求正隨著新興產業的崛起而逐步釋放。目前本土企業已在該領域取得突破,如新松機器人已經實現協作機器人系列化(7軸柔性協作機器人、雙臂協作機器人、復合機器人、乒乓球機器人等),產品成功進入汽車、家電、半導體及醫療行業,充分發揮高精度、人機共同作業的特點,打開協作機器人新市場。
4)中國有望在新一輪產業機遇期中誕生世界級機器人企業。中國作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全球最大的市場,具有孕育大型企業的廣闊空間。同時,中國處在向高端制造轉型的過程中,高端制造業對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的更高要求勢必會進一步激活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具備本土化成本及配套服務優勢的企業有望獲得成長契機。同時考慮到中國制造業龐大體量所產生的海量工業數據,在工業物聯網時代本土機器人的優勢或將更加明顯,中國有望在這一輪新的產業機遇期中誕生世界級機器人企業。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