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業產能產量分析及進口車情況分析預測
多晶硅產品從年初開始便持續下跌,四月初時菜花料還大體保持著40元/kg以上,到了現在基本上已經在30元/kg左右,實際成交價也許更低,對比去年年底60元左右的價格,幾乎已經腰斬。致密料售價也在60元/kg左右,致密料也于四月斷崖下跌,從73元/kg下降到了62元/kg。
一、多晶硅行業概述
多晶硅是光伏行業的基礎原材料。光伏產業鏈分為上游多晶硅,中游硅片、電池片、組件,以及下游光伏發電系統三大環節。其中,多晶硅作為光伏產品制造的基礎原材料,有產能投資金額大、技術工藝復雜、投產周期長等特點,具備較高的進入壁壘,行業附加值較高。
多晶硅按照產品純度的不同,可分為工業硅、冶金級多晶硅、太陽能級別多晶硅、及電子級別多晶硅。用于光伏生產的是太陽能級多晶硅,一般純度在6N~9N之間,國標根據具體的參數差異將太陽能級多晶硅分為太陽能一級、太陽能二級、太陽能三級。電子級別的多晶硅對于產品純度要求更高,一般要求9N以上,應用于電力電子上的硅材料純度要求更高,通常要求純度達到11N以上。太陽能級多晶硅處于晶硅光伏產業的上游環節,多晶硅料經過融化鑄錠或者拉晶切片后,可分別做成多晶硅片和單晶硅片,進而用于制造晶硅電池。
二、全球多晶硅行業產能及產量分析
2018年底,全球多晶硅的名義產能為59.8萬噸,其中,國內多晶硅企業的名義產能為38.8萬噸/年,海外產能為21萬噸;2019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的名義產能為64.2萬噸,其中國內的多晶硅的名義產能為43.3萬噸,海外產能為20.9萬噸,全球多晶硅產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越發明顯。
盡管國內多晶硅產能規模持續擴張,但較其下游硅片(占比90%)、電池片(占比75%)、組件(占比75%)等環節而言,全球生產份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是與多晶硅直接下游硅片環節相比,全球份額仍有30%的差距,這造成了長期以來國內多晶硅產量難以滿足下游需求,需依賴進口補齊。
截止到2019年6月底,國內多晶硅企業名義產能超過萬噸級別的有保利協鑫12萬噸,新特能源7.2萬噸,永祥股份8萬噸,新疆大全3.5萬噸,洛陽中硅2萬噸,亞洲硅業2萬噸,東方希望3萬噸,內蒙盾安1萬噸,江蘇康博1萬噸,內蒙東立1.2萬噸,十家產能共計40.9萬噸/年,約占國內總產能的94.5%,頭部企業的市占率在穩步提升。預期到2019年年底,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達到將達到53.8萬噸/年,主要增量來自下半年大全新能源3.5萬噸產能,東方希望5萬噸產能,天宏瑞科1萬噸產能,其他產能1萬噸的擴產。
在成本和質量的要求下,目前市場上萬噸以下的落后小產能以及海外高成本舊產能將陸續被淘汰,龍頭持續加碼低成本產能擴產,市場份額將望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預計2020年國內多晶硅行業CR5有望從2018年的59%提升至79%。
三、進口多晶硅料的依賴度呈現下降趨勢
多晶硅料的下游是硅片環節,2018全球硅片約90%以上的產量在中國,中國多晶硅產能在全球產能占比為61.6%,國內供應還暫時無法滿足國內需求,需要依靠進口,2018年我國進口多晶硅料14萬噸,同期國內多晶硅料產出25.9萬噸,進口硅料占比35.02%。但由于國內新增產能不斷釋放,我國對于進口多晶硅料的依賴度呈現下降趨勢。
1、價格將持續降低。使用成本偏高是阻礙光伏發電大范圍應用和國內光伏市場啟動的重要因素,而占據整個光伏發電成本40%左右的多晶硅價格下降,就成為光伏發電真正走向生活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光伏發電終端市場的價格在下跌,雖然我國也陸續進行技術改革,也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想要維護這個市場,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必頂要持續下跌,多晶硅生產也必頂盡快完成技術改革,降低多晶硅生產成本,盡快占領市場。
2、行業整合加速。小型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及人員進行技術研究,也沒有實現規模化效益,很難與大型企業競爭。因此,要降低成本必須對行業進行整合否則將面臨虧損破產。規模化生產對于降低產品單位成本至關重要,已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目前,行業也開始呈現逐步整合的特征。
3、技術和工藝日趨完善。近幾年來,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行業的技術發展迅速,生產工藝不斷成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持續提高,未來預計將達到20-22%,較目前的轉換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所用硅片的厚度也在持續降低。從總體趨勢而言,技術進步及工藝改善將不斷降低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成本,推動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行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目前,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的技術上已經基本成熟,且中國市場對于多晶硅的需求幾乎是壟斷性的,即使完全不考慮關稅影響,國內企業相比于海外企業同樣擁有巨大的運費優勢和能耗優勢,這樣的狀況之下,兩家企業居然還沒有跌出前十乃至前五,還能在中國市場分一杯不小的羹,其成本控制能力著實讓人欽佩。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